理论智库

完善治理机制,保障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公益性实现

民办高等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力量。《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规定,民办教育事业属于公益性事业。坚持民办教育公益化发展,是实现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支撑。

10月20日 08:32

推进“双一流”建设 助力湖南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

着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把“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变成现实,必须发挥好教育的先导性、基础性支撑作用,推动湖南由教育大省迈向教育强省。建设教育强省,不仅基础要强,高等教育这个“龙头”更要强。

10月20日 08:32

铸牢党性之基,涵养清廉之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作风反映的是形象和素质,体现的是党性,起决定作用的也是党性。”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其稳固程度直接关系到党的作风建设成效。从立身之根本到立业之根基,从立言之准则到立德之标杆,党性始终贯穿其中,串起党员干部的行为规范。只有筑牢党性基石,方能根治“四风”痼疾、涵养清廉之风。

10月19日 09:01

“三心”为炬,走好民政职业教育特色发展之路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以及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战略的深入推进,职业教育服务民生、支撑发展的时代命题愈发凸显。民政职业院校作为民政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必须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聚焦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与服务民生保障,坚定不移走高质量特色发展之路。

10月19日 09:00

徐特立教育、科研、经济“三位一体”思想的当代启示

徐特立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革命家、教育家,被尊为“延安五老”之一。20世纪40年代,他立足延安时期社会实际,创造性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提出并发展了教育、科研、经济“三位一体”思想。这一思想穿越时空,对新形势下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具有重要启示。

10月19日 08:59

在“两个结合”中不断深化理论创新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以下简称“第五卷”)是体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新成果的权威著作,深刻反映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两个结合”、不断深化理论创新取得的重大成果,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11月12日 08:56

以绿色金融促进乡村产业振兴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

10月18日 09:09

学习人工智能,领导干部当走在前、作示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深刻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这一重要论述,为担负经济社会发展和治理重任的领导干部提出了新的学习要求。

10月18日 09:09

打造高水平教师队伍,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9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培养培训质量,培养造就新时代高水平教师队伍”,为新时代高水平教师队伍培养指明了方法路径、提供了根本遵循。

10月18日 09:08

全球治理倡议的价值归宿与理论意义

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持续取得实质性进展,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今年9月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会议上郑重提出全球治理倡议。

10月18日 09:07

近期,内蒙古、青海、广西、甘肃、陕西等多省区同步启动公文抄袭问题专项整治。公文抄袭看似小瑕疵,实则是侵蚀行政肌体、稀释政策红利的“大病灶”。向“公文抄袭”开刀,不是小题大做,而是为实干精神清障,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护航。 [更多]
在追求高速创新的时代,我们必须为“跑得慢”的人留一条安心回家的路。真正的包容,是让技术拥有温暖的底色,让每个人,无论年龄,都能有尊严地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 [更多]
2025“湘超”热潮正劲,当绿茵激情碰撞本土说唱,一场跨越体育与文旅的“破圈”联动精彩上演。11月15日至16日,“湘超”衡阳主场、株洲主场,湖南文旅推广曲《湖南摇叮阔》惊艳亮相,串联起青春、热血与地域情怀,为湘超的破圈之路再添“湘味”元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