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智库

破立并举,重构预算编制与执行路径

尽管零基预算改革要求从零开始编制预算,但零基预算并不等于“零预算”“无预算”。零基预算的“零”,是指“基数为零”而不是“零预算”,主要是“破除”传统预算的观念、路径与管理方法,“立起”零基预算编制的“三定原则”:先定事、再定权、最后定责任。

04月08日 10:59

深化零基预算改革 助推高质量发展

深化零基预算改革,强化重大战略任务和基本民生财力保障,需遵循“以零为基”原则推动预算单位工作转型、“以事定钱”原则完善预算标准体系建设、“以效促用”原则推进预算绩效深度融合,以财政真金白银有力支持具有长远意义的民生保障、科技创新、重大战略等项目,为湖南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04月08日 11:00

发展新质生产力,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强调,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要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坚守主业、做强实业,加强自主创新,转变发展方式,不断提高企业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努力为推动科技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等多作贡献”。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助力民营企业向“新”求“质”,实现民营经济健康发展与新质生产力培育的良性互促。

04月06日 07:37

运用AI科技力量,赋能网络文艺多元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网络文艺的发展。2021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今天,各种艺术门类互融互通,各种表现形式交叉融合,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催生了文艺形式创新,拓宽了文艺空间”。随着信息产业的发展,AI技术正以其高效的数据处理能力、智能创作辅助功能和个性化推荐系统,深刻改变着网络文艺创作方式、传播手段和欣赏渠道,赋能网络文艺多元发展。

04月06日 07:37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创作导向

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立场,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基本观点和价值准则,也是贯穿新时代文艺创作的一条鲜明主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创新发展,为新时代文艺创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04月06日 07:37

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南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中国式现代化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本质上是对资本逻辑的超越、对人本价值的回归。正如马克思所言,“文明如果是自发地发展,而不是自觉地发展,那么留给自己的将是荒漠”。中国式现代化正是这种“文明自觉”的生动诠释,是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创造性实践。

04月06日 07:37

文明交流互鉴如何塑造文化记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从文化记忆维度理解文明交流互鉴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04月03日 10:45

在交融互鉴中坚守自立之本

面对当前世界文化交融交锋的新趋势,巩固中华文化的主体性,就坚守住了自立之本。

04月03日 10:44

中华文化的“去地域化”与“再地域化”

人类文明发展史已经证明,不论是物种技术,还是思想文化,只有不断交往交流交融,方能发展进步。

04月03日 10:43

文明交融的逻辑依循

“修昔底德陷阱”并非必然,“文明冲突”绝非宿命。交往交流交融是合乎历史理性的大道。

04月03日 10:43

当下正值毕业季。对大学毕业生来说,他们即将走出“象牙塔”,步入社会,开启人生的一段崭新行程。兴奋、紧张、好奇、迷惑……各种情绪交织是这个群体此时共同的心理特征。 [更多]
一张高铁票,让山海相逢、民心相通,最终升腾的必将是周边人们生活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 [更多]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信用修复制度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提出十方面举措,以更好帮助信用主体高效便捷重塑信用。“人无信不立”,对于企业来说亦是如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