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栋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要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站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起点上,教育数字化转型需坚持目标、问题、创新和成果导向,不断明确方向、破解瓶颈、激发活力,以教育强国建设为中国式现代化强基赋能。
目标导向:明确教育数字化的方向。教育数字化转型既不是盲目追随技术潮流,也不是单纯的技术引入,而是服务于国家战略、服务于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高校应明确教育数字化的内涵和外延,将数字技术深度融入教学、管理和评价全过程,打造适应新时代的教育新生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数字技术的应用,实现教育资源的精准投放,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数字孪生等新兴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对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教育数字化应顺应这一趋势,通过数字化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问题导向:破解教育数字化的瓶颈。推进教育数字化,必须直面现实问题,精准施策解决问题。一方面,教育数字化存在着技术应用不平衡、资源配置不均衡、教师数字素养不齐等问题,导致教育数字化在全国范围内的推进进程不一,影响了教育公平。突破这些瓶颈,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加速推动教育资源的数字化共享与均衡配置。尤其在欠发达地区,应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及技术赋能缩小教育差距,同时通过区域合作、校际对接等方式,实现教育数字化的均衡发展。另一方面,教育数字化不仅涉及技术,更离不开人的主观能动性。作为教育的主体,教师的数字素养直接关系到教育数字化的成效。要通过定期组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训课程、邀请行业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开展教师之间校际交流、教学研讨等方式,加强教师的数字素养培训,提升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通过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和考核机制,激发教师主动学习、积极应用数字化教学手段的热情。
创新导向:激发教育数字化的活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重要驱动。教育数字化需要不断创新教育模式,提供多元化、互动化的教学场域,让学生不仅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还可以通过线上平台进行课后复习和巩固,从而调动学习积极性,提升教学效果。在内容上进行创新。教师应充分利用教育数字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将AIGC、虚拟仿真、全息投影、XR等最新的科技成果,以及气候变化、新能源革命、人工智能发展、大数据隐私等社会热点事件融入实时课堂教学,使学生保持对新知的渴望和探索的兴趣,了解时代脉搏,培养社会责任感。创新管理机制。数字化改变了教学的形式,也为教育管理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通过数字化管理平台,学校可以实现对教学、科研、行政事务的全方位管理,提高管理效率,优化资源配置。尤其是在学生管理方面,通过大数据分析,学校可以更加精确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发展需求,从而提供更加个性化的人文服务。数字化教育管理模式中,学校不再是单纯的信息被动接受者,而是要主动利用数字技术优化自身运行机制,提高学校的整体竞争力。
成果导向:实现教育数字化的高效转化。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目标是实现教育质量的提升,最终落脚点还在于成果的转化与应用。应当重点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特别是要在行业产教共同体和市域产教融合联合体方面构建平台,畅通教育数字化成果转化。通过加强教育、科研与行业之间的紧密合作,加速将教育成果转变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质生产力。同时,致力于构建学习型社会,让数字化教育成果广泛覆盖到社会各领域,推进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建设。
(作者单位: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
责编:欧小雷
来源: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