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相
日前,公安部网安局发布公考防骗提醒,引发广泛关注。一年一度的“公考季”来临,无数考生正为梦想奋力拼搏。然而,涉公务员考试的骗局也悄然滋生:售卖“考试真题”、提供“替考包过”服务、声称“修改分数”等,各式骗局敏锐捕捉着考生的焦虑心理。细究这些骗局屡屡得逞的根源,正是深植于部分人心中的“捷径”思维在作祟。
“捷径”思维,本质上是将严肃的人才选拔异化为可交易的“生意”。它诱使人们幻想绕过艰苦备考,通过金钱或“特殊渠道”直达终点。不法分子精准捕捉这种心态,设下重重陷阱:所谓“真题答案”实为凭空捏造;所谓“面试保过”不过是利用信息差制造的骗局。
“捷径”思维的危害远超个人财产损失。其一,它侵蚀了公平竞争的基石。公务员考试的核心原则在于“唯才是举”,任何试图“抄近道”的行为,既是对寒窗苦读者的不公,更是对选人用人公信力的侵蚀。其二,它扭曲了奋斗的价值导向。若“成功”可凭投机取巧获得,“奋斗”二字将失去应有分量,这种价值观的扭曲将对社会风气产生深远负面影响。
根除“捷径”思维,需要从个体到社会共同努力。于考生而言,必须筑牢“心理防火墙”。要清醒认识到:公务员考试全程录像、双盲阅卷,制度设计已最大限度压缩人为操作空间。幻想“花钱搞定一切”,既是对法治的无知,也是对考试科学性的认知错位。唯有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通过系统复习提升实力,才是唯一可靠的途径。
于社会层面,则需持续加固“制度防护网”。网警的打击固然重要,营造崇尚公平的社会氛围更为关键。媒体应广泛宣传正面典型,让奋斗精神蔚然成风;培训机构应强化行业自律,杜绝虚假承诺类宣传;全社会更应凝聚对“捷径”思维的“零容忍”共识,让不法分子无处遁形。
通往理想的道路从无坦途。公务员考试不仅考验知识储备,更检验诚信品格与规则意识。那些看似诱人的“捷径”,往往是最远的弯路,甚至是万丈深渊。每一位考生都应铭记:人生的精彩,在于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切莫让一时侥幸遮蔽前路,别让危险的“捷径”思维,断送本该光明璀璨的前程。
责编:刘茜
一审:刘茜
二审:印奕帆
三审:石伟
来源:华声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