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元鹏
11月17日,胖东来发布《胖东来侵犯人格尊严的补偿标准》,其中列举了2025年1月1日—10月31日共计33例员工被侵犯人格尊严的案例,总补偿金额达359000元。有记者发现,33个案例当中,有3名员工被补偿5万元。这一举措在网络上引发热议,有人将其误解为“鼓励职工受委屈”,实则恰恰相反,这不仅不是“鼓励受委屈”,而是在用实际行动守护劳动者的尊严。
这35.9万元补偿金,本质上并非“委屈费”,也不是“委屈奖”,而是对员工遭受人格伤害的正面回应与实质性弥补。从这33个案例来看,员工遭遇的并非普通的工作摩擦,而是明确的人格侵犯:有员工在服务过程中无故被掌掴,有员工在劝阻冲突时遭到踢踹攻击。胖东来将这些伤害进行了分级量化,并给予不同的补偿。这种量化的背后,是企业对“人格尊严不可侵犯”这一原则的坚定守护。正如其公示所言,人格伤害可能造成终生痛苦、无法挽回的影响,经济补偿虽不能完全抚平创伤,却是最基础的慰藉与尊重。
更重要的是,胖东来就此构建了一套完整的“预防—处置—补偿”机制。当员工权益受损时,公司会第一时间介入并协助报警追责,而非要求员工忍气吞声。例如一名员工遭精神疾病患者掌掴后,不仅获得了公司给的补偿,公司还协助警方完成调解;三名遭踢踹的员工每人获得5万元补偿的同时,侵权者也受到了法律制裁。还有一种情况,虽然肇事者得到了法律严惩,可是在民事赔偿部分就是“一毛不拔”,最终员工也很委屈,这个时候企业给的补偿也是一种有效安慰。这种对侵犯人格尊严“零容忍”的态度,向员工传递了明确的信号:你们无需忍辱负重,公司永远是你们坚强的后盾。
35.9万元补偿金的价值,已然超越金钱本身。它既是对受害员工的精神抚慰,也是对种种侵犯人格尊严行为的公开应战:尊严无价,守护尊严需要实实在在的行动。
(作者单位:江苏省沛县融媒体中心)
责编:刘畅畅
一审:刘畅畅
二审:印奕帆
三审:谭登
来源:华声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