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亚
秋风渐起,三湘大地层林尽染,各地进入赏秋佳季。为将“秋色”移入家中、揽入怀中,近来一些市民俯身拾捡落叶、落果,制作手工艺品。然而,有些人采取摇晃、拖拽甚至攀折、剪断枝干等方式,追求完美素材,获取尚未自然掉落的“秋色”,让原本充满诗意的“捡秋”行为,变成了破坏生态的“剪秋”闹剧。
从科学的角度看,树木落叶是植物自然生长的生理过程。叶片在完成养分回流后自然脱落,才能为树木越冬和来年生长储备能量。人为摇树、折枝等行为,不仅影响景观效果,还会破坏树木的生理机能,甚至引发病虫害。
面对“捡秋”变“剪秋”的治理难题,既不能仅停留于道德说教,也不能简单粗暴“一刀切”,而应当采取疏堵结合的方式,通过创新举措实现良性引导。比如开展“指尖温柔”文明倡导行动和“落叶银行”创新实践,前者通过柔性劝导培育文明意识,后者通过策划运用创意活动满足群众需求,共同构建起“既有温度又有力度”的治理新格局。
秋色之美,贵在自然。古人“停车坐爱枫林晚”的雅趣,体现的是对自然的敬畏之心。今天我们欣赏秋色、捡拾秋色,更应多一分克制,少一分贪求。唯有每个人都自觉遵守文明规范,才能让“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美景代代延续。
责编:潘华
一审:潘华
二审:印奕帆
三审:谭登
来源:华声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