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作业日”为成长留白,让教育回归本真

2025-10-31 22:37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彭泷阩] [责编:印奕帆]
字体:【

彭泷阩

日前,教育部发布10条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保障措施,明确提出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鼓励每周设置一天 “无作业日”,以缓解学生考试升学焦虑。消息一出,引起广泛关注。连日来,广西已有部分学校率先探索推行 “无作业日”,或通过 “作业熔断” 等创新方式减负。对此,有人欢喜有人忧。说到底,大家争论的不是“有没有作业”,而是“这一天能不能真为孩子好”。(10月30日 广西云-南国早报)

推行“无作业日”,体现了教育理念的重要转变。这不仅是简单的减负措施,更是对教育规律的尊重与回归。如同书画创作需要留白,教育同样需要给予成长以必要的空间。过度饱和的学业安排往往适得其反,张弛有度的教育节奏才能让孩子们的潜能得到更好发挥。

从学生发展角度来看,这一政策有助于缓解长期存在的学业压力。实践证明,合理设置“无作业日”后,学生们的身心健康得到改善,学习兴趣明显提升,综合素质稳步增强。这充分说明,适当的调整休息非但不会影响学习效果,反而能提升成长效能。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家长的忧虑需要认真对待。在当前社会环境下,家长对子女教育的焦虑情有可原。而化解这份担忧,则需要学校教育提质增效,让家长真切看到在减轻课业负担的同时,孩子们正在获得更全面的发展。因此,“无作业日”的实施需要家校社协同推进。学校要精心设计,让“无作业日”成为发展兴趣、拓展视野的契机;家长要转变观念,把关注点从分数转向成长过程;社会要提供支持,为孩子们搭建多元化发展平台。只有各方形成合力,这项政策才能真正发挥应有作用。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的意义不在于填满所有时间,而在于唤醒内在潜能,给予适度的成长空间,让孩子们在自主探索中认识自我、完善自我,这正是“无作业日”的深层价值。

责编:印奕帆

一审:印奕帆

二审:李昆励

三审:谭登

来源:华声在线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