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让私域直播变坑老“黑洞”

2025-10-31 08:39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丁慎毅] [责编:刘茜]
字体:【

丁慎毅

北京市民王磊最近观察到,母亲像学生一样定闹钟、做笔记,只不过是为了手机里来路不明的直播。直到老人因肝损伤入院,元凶直指直播间里高价买来的“神奇”山药粉,王磊才发现自己连维权的“门”都找不到——直播没有回放,没有退货按钮,那条神秘的链接,只为他母亲这样的会员敞开。

这不是孤例。前一秒还是家族恩怨剧,下一秒主播就声泪俱下地喊着“妈妈们”,将“价值96万元的古董”以2588元“炸福利”。屏幕这头,被“家人”“儿女”称呼包围的老人,在“赛博托儿”的鼓噪中,掏空了钱袋,也透支了健康……最近,媒体报道了私域直播的坑老乱象。私域直播,这个本用于精准服务的技术工具,正在成为围猎老年人的陷阱。

私域不是法外之地。上海查处“某因”“某睹”平台时,穿透技术外壳,直接追责背后操控虚拟账号的真人,这种做法应当成为法律规则。相关部门必须像要求实体店挂营业执照一样,强制私域直播亮明“我是谁”。

私域直播最狠的一招是“无痕”。聊天能删、直播不存、链接秒失效,老人想维权,手里只剩下一堆劣质商品和无处安放的愤怒。我们不能指望每位老人都成为熟练的“录屏高手”。破解之道,是让监管比骗子更快一步。可以借鉴一些地方的试点,要求直播数据强制留存三年。更要利用技术反制,当系统识别到“老年人+高频购买保健品”这类高风险组合时,支付平台和社交软件应能像银行防诈骗一样,自动触发预警和人工审核,为老人架设一道数字安全网。

一些老人沉迷于此,不是因为好骗,而是因为孤独。主播一句“爸妈吃饭了吗”,可能比子女一周的问候还多;群里“家人们”一起答题赚积分的氛围,填补了现实的冷清。社会治理不能只告诉老人“别信”,而是要给他们“更好的选择”。孩子们多陪陪老人,一斤鸡蛋才换不走一位老人的信任与积蓄。

(作者系自由撰稿人)

责编:刘茜

一审:刘茜

二审:印奕帆

三审:谭登

来源:华声在线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