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宽“监督前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2025-10-17 09:07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刘空军] [责编:印奕帆]
字体:【

刘空军

10月15日,怀化市首批21个行政执法监督联系点正式授牌成立。这些遍布各行业企业的联系点,被赋予“监督前哨”新身份,开辟了经营主体直接参与行政执法监督的新通道。这一创新举措不仅体现了政府主动接受监督的开放姿态,更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了制度保障。

长期以来,行政执法监督主要依靠政府内部监督和事后投诉举报,存在信息不对称、反馈滞后等问题。而将监督权直接赋予经营主体的“嵌入式”模式,实现了监督关口前移。这些扎根于生产经营一线的企业,能够及时发现执法过程中的不规范行为,可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既提高了监督的时效性,也增强了监督的针对性。这是监督机制创新的生动实践。

优化营商环境的核心在于规范行政执法行为。现实中,一些地方仍存在执法随意性大、标准不统一等问题,影响了经营主体的预期和信心。怀化市通过建立行政执法监督联系点,构建了企业反映问题的直通渠道,使执法部门能够及时了解企业诉求,不断改进执法方式。这种良性互动机制的建立,有助于推动行政执法更加规范、透明,减少权力寻租空间,营造更加公平公正的营商环境。

社会监督渠道的拓宽,也彰显了治理现代化的理念。现代治理强调多元共治,需要政府、市场、社会各方共同参与。怀化市这一做法,正是将经营主体纳入治理体系的创新尝试。通过制度化安排,企业不仅是被管理的对象,也成为监督的主体:企业监督执法行为,执法部门回应企业关切,形成良性循环。这种互动式监督,比单纯的行政命令或外部施压更能产生持久效果。

要确保行政执法监督联系点发挥实效,还需完善配套机制。首先,建立畅通的信息反馈渠道,确保企业反映的问题能够得到及时处理。其次,健全问题整改的跟踪督办机制,防止监督流于形式。再次,建立激励保护机制,打消企业“不敢监督”的顾虑。最后,还要定期评估监督效果,不断优化监督方式。只有形成闭环管理,才能真正发挥监督“探头”作用。

从长远看,拓宽社会监督渠道对营商环境建设具有深远意义,一方面,有助于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打破“玻璃门”“旋转门”等隐性壁垒;另一方面,能促进执法部门转变作风,从“管理思维”向“服务思维”转变。当企业能够有效参与监督,政商互动就会更加规范透明,这本身就是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这种模式还能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营商环境已成为区域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我们期待有更多像行政执法监督联系点这样的创新举措落地见效,期待各地涌现更多优化营商环境的新实践。当政府与市场形成良性互动,当监督成为改善治理的助推器,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将取得更大成效,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作者单位:怀化市发改委)

责编:印奕帆

一审:印奕帆

二审:李昆励

三审:谭登

来源:华声在线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