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玉
近日,受台风影响,广西百色遭遇水灾,多方爱心人士向受灾地区捐款捐物。在百色市发布的捐赠公示中,有人只捐赠一分钱,引发热议。当事人——有23万粉丝的博主杨先生表示,自己目前确实手头有困难,晒出1分钱证书只是为了让更多人知道广西灾情。
捐款1分钱,像是捐了,又像是没捐。尽管0.01这个数字很不认真,可网友似乎还真不方便喷。正所谓“善心不论大小,捐款不分多少”,因为捐少了就否定乃至批评,没有道德“合法性”可言。当地慈善总会的工作人员对媒体表示:“不论捐多少钱都是一份善意,个人不认为这是一种侮辱。”但网络舆论场内的复杂情绪显然无法从这样的回应中得到彻底的纾解。
置于当下语境内,1分钱基本不具备经济层面的实质意义。只不过,网络募捐有着另外的一套逻辑,“人人献出一点爱”“积少成多、聚沙成塔”的口号下,群体参与率以及捐款者基数,被置于更重要的位置。相应的,“个体捐款额”则不被强调、不设指标——杨先生捐款1分钱,只能说合理地利用了这一规则。其获得了极大的道德实现感,却只付出了极小的经济代价。
社交平台,是“记录”“分享”“讲故事”“立人设”的平台,也是悠悠之口不饶人的平台。作为一个具备一定粉丝数和影响力的博主,杨先生本该预见到“晒证书”行为可能带来的巨大争议。可或许,这份一分钱的捐赠证书,这种被全网关注的时刻,是太过诱惑的“流量红利”。
“捐款1分钱”,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甚至相同的人,在不同的场合,也会有不同的表态。仓皇之中,杨先生删除了自己晒出的证书。沸沸扬扬之后,想必大家都有共识:任何人做慈善,都应出自内心的修为、纯净的善心。
(作者为媒体人)
责编:欧小雷
一审:欧小雷
二审:印奕帆
三审:谭登
来源: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