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拿恶俗当风俗

2025-09-24 08:20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陈相] [责编:印奕帆]
字体:【

陈相

近日,一网友发布河南洛阳伊川县婚礼现场视频。画面中,新郎被绑在梯子上,浑身洒满酱油啤酒,还有几位观众正向其喷洒啤酒,该视频引发网友热议,部分网友觉得这种婚闹过于低俗。红星新闻记者联系视频拍摄者,对方表示新郎为自愿,事先有沟通过,泼洒啤酒酱油的是新人的朋友,主要为娱乐。

从表面看,这类婚闹常被辩解为“自愿参与”“图个热闹”,但其本质已构成对个人尊严的公然践踏。有法律人士指出,即便参与者口头同意,强行捆绑也可能涉嫌非法拘禁,泼洒污物则可能构成侮辱罪。民法典明确规定对公民人格权的保护,某些婚闹行为显然已越过法律底线。恶俗婚闹绝非无伤大雅的玩笑,而是可能触及法律红线的危险行为。

那么,为何此类陋习屡禁不止?根源在于基层治理中存在若干结构性难题。其一,农村地区人情社会关系错综复杂,监管力量相对薄弱,受害者往往因顾及“情面”而放弃追责,无形中助长了恶俗行为的滋生蔓延。其二,“习俗”与“侵权”之间存在模糊地带,部分人借“传统”“热闹”之名,行人身伤害与人格侮辱之实。将恶俗与风俗混为一谈的认知错位,成为推进文明新风的一大观念壁垒。

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不仅需要基础设施等硬件投入,更离不开文化层面的精细引导与建设。针对婚闹陋习,单纯依靠禁令往往效果有限,必须多管齐下、疏堵结合。在法律层面,应进一步明确婚闹行为的法律边界,对明显越界、构成侵权的行为依法予以追究,强化法律权威。在社区层面,可将文明婚庆要求纳入村规民约,发挥老党员、老干部、新乡贤等关键群体的示范引领作用。在宣传层面,则需通过正面引导与反面警示相结合的方式,用生动案例向群众阐明恶俗婚闹与文明婚庆的本质区别。

令人欣慰的是,积极的变化正在悄然发生。如今,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简约、文明的婚礼形式,主动摒弃过度婚闹;民政部门推动的婚俗改革试点已在多地展开,明确禁止捆绑、泼洒等陋习。

婚礼的本质,是见证爱与承诺的神圣仪式,而非低俗闹剧的舞台。基层政府在移风易俗工作中,需妥善把握“破”与“立”的辩证关系。既要坚决破除陈规陋习,也要积极树立文明新风。例如,可以倡导以“文闹”替代低俗婚闹,通过猜谜、对诗、才艺展示等富有文化内涵和趣味性的互动,让婚礼在保持喜庆氛围的同时,更显文明与格调。

别拿恶俗当风俗,这既是对文化自觉的呼唤,也是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当文明成为共同追求,当尊重成为普遍准则,婚礼才能真正回归其美好本质,成为人生中值得珍藏的记忆。基层治理者应以此次事件为镜鉴,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勇于对陋习亮剑,积极引导群众共建文明、健康、和谐的婚庆新风尚。

作者单位:四川省泸州市龙马潭区信访局

责编:印奕帆

一审:印奕帆

二审:李昆励

三审:蒋玉青

来源:华声在线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