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性价比的生活需要规范的市场环境支撑

2025-09-12 06:39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刘少华] [责编:刘茜]
字体:【

刘少华

租相机、租衣服、租玩具……从数码产品到户外装备,从房屋汽车到母婴用品,在部分年轻人的世界里,一股“万物皆可租”的消费浪潮正扑面而来。

对年轻人而言,租赁不仅是经济压力的缓冲,更是对“轻生活”理念的践行。这种转变背后,是环保意识的觉醒与资源高效利用的追求。然而,当租赁市场野蛮生长,部分商家却将“共享”异化为“圈钱”的工具。虚假宣传、隐形条款、押金不退等套路,让消费者陷入“租得起,退不起”的困境。

租赁市场的乱象,本质上是规则缺失与责任模糊的恶果。当前,针对租赁行业的监管体系尚不完善,平台准入门槛低,商品质量参差不齐,纠纷解决机制滞后。部分商家利用信息不对称,将风险转嫁给消费者:押金数额随意设定、商品损坏鉴定缺乏第三方标准、售后服务形同虚设。更有甚者,以“租赁”之名行“高利贷”之实,将年轻消费者拖入债务泥潭。

破解租赁消费的乱象,要筑牢法治与规则的篱笆。我国《民法典》虽对租赁合同有原则性规定,但面对业态新颖、关系复杂的现代租赁经济,其针对性、精细度仍显不足。当前,行业标准缺失、准入门槛模糊、各方权责边界不清,是导致纠纷不断的深层原因。因此,加快出台专门针对租赁新业态的监管法规或部门规章,明确租赁平台、出租方与承租方三方的权利、义务与责任,特别是对押金管理、信息披露、质量担保、损害鉴定、争议解决等核心环节作出清晰规范,是当务之急。

“万物皆可租”,但责任不可缺。租赁消费要真正行稳致远,必须从野蛮生长走向规范发展。这既需要监管的及时补位、平台的守土有责,也离不开行业的自我革新和消费者的理性选择。

(作者单位:辽宁省残疾人康复中心)

责编:刘茜

一审:刘茜

二审:印奕帆

三审:谭登

来源:华声在线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