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教胜于言传

2025-09-09 01:13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谢振华] [责编:谢振华]
字体:【

谢振华

近日,一则“为给女儿做榜样,46岁考研上岸”的新闻引发社会关注。山东汉子田运良为给中考失利的女儿树立榜样,毅然踏上考研之路,三年苦读后被齐鲁工业大学录取。

田运良的选择,诠释了“身教重于言传”的教育智慧。面对孩子中考失利的挫折,他没有选择说教与责备,而是用自身的实际行动构建起最生动的教育现场。每天清晨5点10分的闹钟,一万道数学题的演算,三年如一日的坚持……行动比任何语言都更有说服力。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影响,而非单纯的灌输。父母作为孩子最早也是最重要的老师,其行为模式往往比言语规范更能塑造孩子的品格与习惯。

这位“大龄”考研者的经历,打破了关于年龄与学习的刻板认知。在社会普遍焦虑“35岁门槛”的背景下,田运良用行动证明:学习从来没有年龄限制,生命的任何阶段都可以是新的起点。他的选择不仅改变了自身轨迹,也向整个社会传递了一种更为健康、多元的价值观——人生的价值不应被年龄所框定,追求进步与成长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权利。

田运良的考研之路还呈现了家庭教育的双向性特征。在备考过程中,他遇到不懂的数学题时会请教女儿,女儿再向老师求教后为他讲解。这种“反向教学”现象颠覆了传统的单向灌输模式,构建了一种平等互助、共同成长的新型亲子关系。在这种关系中,父母不再是无所不知的权威,而是可以与孩子一起探索、共同学习的伙伴。

也有人质疑46岁读研的“实用性”,认为其投入产出比不高。这种工具理性的计算恰恰忽略了教育的本质价值——它不仅是职业技能的培养,更是人的全面发展和精神世界的丰富。田运良回应:“把我的人生拉长了一部分。”这句话道出了教育的真谛: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外在的功利目标,更是为了拓展生命体验的广度与深度。

田运良的故事提醒我们,无论处于什么年龄、什么阶段,都不应放弃对知识的追求和对自我的超越。最美的家庭教育图景,不是父母站在终点指挥,而是在成长的道路上携手同行。

责编:谢振华

一审:谢振华

二审:印奕帆

三审:谭登

来源:华声在线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