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泷阩
近日,浙江绍兴鲁迅纪念馆一面鲁迅手里夹香烟的网红打卡墙,被部分游客投诉,认为这幅墙画不妥,会对青少年的行为规范有不良影响。相关话题一度冲上热搜。
这面墙画不仅是纪念馆的标志性场景,更是几代人的共同记忆。它呈现的不是被神化的鲁迅,而是一个生活化的、有血有肉的文人形象——他既是文学家、思想家,也是一个有着个人习惯的普通人。
历史照片清晰记录了鲁迅吸烟的生活习惯,这是无可争议的历史事实。墙画只是如实还原历史人物的生活状态,将其与“误导青少年”相联系实属反应过度。历史人物的形象塑造应当建立在真实性的基础上,剥离了历史人物的生活习惯与个性特征,塑造出的完美偶像无疑与历史真相背道而驰。
鲁迅先生作为文化符号,其价值在于文学贡献与思想深度,而非表面行为。将历史人物的生活习惯与现代行为规范简单挂钩,无疑忽视了文化认知的复杂性。
教育不是简单地将青少年与一切可能产生负面影响的因素隔离开来,而是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和鉴别能力。历史人物有着时代局限性,正是这种局限性为我们提供了讨论历史与现实的丰富素材。
文化决策应当建立在广泛民意基础上,而不是被个别投诉所左右。有关部门也明确表示,会“在广泛听取民意的基础上做出决策,不会因为一个人的投诉而盲目更换”。
历史人物不是完美无瑕的圣人,而是有血有肉的生命个体。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和思想深度不会因为吸烟习惯而褪色。相反,这些生活细节让我们看到一个更加真实的鲁迅。
该墙画作为艺术呈现已有数十年历史,是绍兴鲁迅故里的标志性场景。它承载着历史记忆与文化传承的双重功能,值得我们珍惜与保护。对待历史文化,我们需要的是理性与包容,而不是简单粗暴的一撤了之。
责编:印奕帆
一审:印奕帆
二审:李昆励
三审:谭登
来源: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