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琪
近日,“死人领养老金”的荒唐消息引发热议。根据山东省审计厅发布的《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2024年度省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显示,2022至2024年间,该省2市48县养老保险经办机构,违规向505名死亡人员发放养老保险待遇241.48万元。
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大的漏洞?报告解释的主要原因是“信息不畅、数据比对不及时”。也就是说,民政系统的死亡登记与社保发放信息未能实时共享,发放审核存在滞后,所以才会出现“人死了,养老金还活着”的荒诞现象。
而这或许是最理想状态下的违规行为了,也就是“非故意多领”,属于是“飞来横财”。然而,在2024年审计署报告披露的案例中,还存在不少故意多领甚至骗保的违规行为。
例如,山西蒲县某职工被曝光“1岁工作、22岁退休”,一边领取养老金69万元,一边仍在岗取酬。更有中介通过伪造劳动合同、仲裁书等方式,协助不符合条件者违规参保,侵蚀养老基金。
这些行为或许不如“死人领养老金”般听起来惊悚,但对养老金安全造成的威胁可一点不少。同时,它们往往更具隐蔽性,更难以查处,所以也更值得我们警惕。
不过,既然此次审计能够精准通报这些案例,就证明我们是具备查处相关违规行为的技术和能力的。那么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是:为何这种能力未能转化为常态化的监管,直至审计方才暴露?这背后是否反映出跨部门协同的动力不足、事前监管的责任缺失乃至对基金安全重视程度不够等更深层次问题?
大数据时代,技术或许不算是难题,决心才是关键。审计的报告让人倒吸一口凉气,但我们希望也相信,有曝光就会有修复和整改。冰山从来不止一角,希望透过“死人领养老金”的荒诞,我们能看到并解决更多、更深层埋藏在冰山下的问题,切实守护好养老金的“钱袋子”。
责编:潘华
一审:冒蕞
二审:周文博
三审:朱定
来源: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