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华凌 王同文
近日,有网友发文称,北京惠多港购物中心除了母婴室外,还设有专门的“父婴室”。工作人员表示,有的宝爸带孩子来商场,使用母婴室确实不太方便。顺应顾客需求,商场设置了一个“父婴室”。对于合理的意见建议,商场都会认真考虑。(新华网8月20日)
公共场所的亲子设施,营造父母共育孩子的公共环境,本质上体现了社会对育儿责任的尊重。“父婴室”从零星试点发展为商场标配,其意义远超设施本身,它不仅折射出育儿责任分配、性别平等实践和社会文明评估体系的深层变革,更体现出公共空间在关注民生需求上更加具体、更加亲切,成为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
长期以来,育儿被视为女性的“天职”。随着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家庭意识到,育儿不仅是母亲的责任,而应是夫妻双方共同承担的义务。事实上,也有很多爸爸们在家里家外积极承担育儿工作,更多参与和陪伴着孩子的成长。在这种大背景下,有的商场在公共设施设计上顺势而为、与时俱进,于是“父婴室”应运而生。“父婴室”的设计和普及,不仅为男性带娃提供了切实便利,还打破了“女性主内、男性主外”的传统分工观念,向公众传递“鼓励男性更多参与育儿,共担家庭责任”的正向观念。父亲们不再是“玩手机的旁观者”,而是家庭育婴的参与者。
婴幼儿时期,母亲的呵护能带给孩子更多安全感,而父亲的更多陪伴能让孩子拥有更多的父爱加持。父婴室的诞生,标志着公共服务开始承认“父亲也可以是主要照护者”,以物理空间的形式重构了社会对父亲育儿角色的期待。当父亲们能在商场、车站等公共场所从容完成育儿操作时,实质是获得了社会认同的”育儿许可证“,潜移默化改变家庭内部的育儿分工模式。当育儿不再被默认为母亲的“天职”,家庭教育的性别天平才有机会真正回归平衡。“父婴室”的设立,既是对父亲育儿能力的信任,也是对孩子全面发展需求的回应。
近年来,“父婴室”在商场、机场等公共场所的陆续推出,不仅是对育儿设施的人性化补充,更标志着“父爱经济”这一蓝海市场的正式启航。传统育儿市场长期聚焦母婴需求,而现代家庭中父亲参与育儿的比例逐年提升,催生了从婴儿背带到亲子运动装备等细分领域的爆发。要打破“育儿=母职”的刻板营销,开发符合父亲育儿场景的产品以及通过政策激励引导企业布局,真正激活“父爱经济”。要着力解决高铁站、医院等公共机构的跟进滞后、部分“父婴室”沦为吸烟室等问题,当“父婴室”从公共服务升级为商业生态,这片蓝海或将拥有更广阔的开发价值。
据了解,目前全国多地“母婴室”建设已成为公共场所的一个标配。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理念引领,把“父婴室”建设纳入民生实事,使之成为一项新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像母婴室一样成为公共场所的标配,造福更多的“奶爸们”。
“父婴室”虽小,却是社会观念进步的标志牌,不仅是公共服务人性化的提升,更体现着打破传统性别分工、推动育儿责任分担,进而构建婚育友好社会的愿景。期待看到公共空间呈现更多标配性“父婴室”,更希望看到更多父亲推着婴儿车从容走上街道、走进公园、迈步田间地头,那将是比任何设施都更动人的风景。
责编:印奕帆
一审:印奕帆
二审:李昆励
三审:谭登
来源: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