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光志
8月17日,西安大唐不夜城上演现实版“刺客列传”。网友带孩子游玩,遇“黑金面具人”热情合影,孩子笑容未收,对方收款码已亮——25元“快门费”,猝不及防。“拍照刺客”套路如出一辙:扮特色、凑上前、快门落、掏二维码,或硬要钱,一气呵成。温柔陷阱,宰客于无形。
把商业行为伪装成景区服务,实为“情感绑架”“软性勒索”。披着文化互动外衣,行商业欺诈之实。利用孩童天真、游客松弛、信息差,把“惊喜”变“惊吓”。25元事小,信任崩塌事大——当城市地标沦为“刺客”猎场,谁还敢对陌生笑脸卸下心防?而某些景区对“刺客”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其寄生在文旅招牌上吸血。
“刺客”横行,病灶有三: 一是监管“肌无力”,景区管理缺位,纵容无证经营、强买强卖。若规定“扮装收费者需挂牌明示”,何来“拍完才亮剑”?二是维权“成本高”,游客多赶时间、怕冲突,常吃哑巴亏。“刺客”深谙此道,专挑带孩家庭、情侣下手。三是逐利“无底线”,部分从业者将“文旅口碑”当一次性耗材,能宰一单是一单,透支城市好感度。
游客如何 “防刺”,可使三招: 一是冷面防“贴”,对主动凑近的卡通玩偶、角色扮装者,微笑摆手速离场。二是先礼后“拍”,若想合影,开口必问“收费吗?多少?”,手机录音留凭证。 三是拒付硬刚,遇事后强索,立即呼叫管理员、报警或发视频曝光——你越硬,“刺客”越怂。
景区如何“剿匪”,建议三策:一是明码标价,划设合影区,要求收费表演者佩戴醒目收费标识(如发光背心写“合影25元/次”)。二是重拳清退,对未备案、强索费者,一次警告二次驱离,列入景区黑名单联动封杀。三是官方替代,景区自营平价摄影点,用透明服务挤走“刺客”生存空间。
文旅名片,经不起“刺客”反复刮痧。当合影变成“讹钱”,伤的不仅是钱包,更是城市待客的诚意。整治“拍照刺客”,需游客擦亮眼、景区动真格、监管亮利剑。
责编:印奕帆
一审:印奕帆
二审:李昆励
三审:谭登
来源: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