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民服务,“便”字当头更需“心”字托底

2025-08-13 10:56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杨露] [责编:杨露]
字体:【

杨露

8月11日清晨,四川某乡镇便民服务中心本该准时开启新一天的忙碌——卷帘门缓缓升起,工作人员微笑就位,迎接前来办事的群众。然而,直到9点10分,业务大厅里依然静悄悄的。四个工位空无一人,四位群众攥着材料,在窗口前手足无措地等了整整四十分钟。这段被网友戏称为“最好的考公宣传片”的画面,像一面镜子,清晰照出了基层服务中那些被忽视的细节。

镇政府回应“公休阶段人少”,但公休不是“服务暂停”的理由。便民服务中心的牌子挂在门口,就意味着要时刻兜住“便民”的责任。哪怕只有一个窗口能开,也该提前张贴告示,或者安排值班人员,让群众知道“什么时候能办”“该找谁办”。服务群众的岗位,容不得“差不多”“下不为例”的侥幸。你尊重我的时间,我才会信任你的服务;你敷衍我的需求,我就会质疑你的诚意。

要解决这个问题,光靠“加强管理”的口头承诺远远不够。比如,能不能在公休阶段提前公示值班安排,让群众“少跑冤枉路”?能不能用电子叫号系统让群众知道“还要等多久”,避免无谓的等待?能不能把迟到早退纳入绩效考核,让规则真正“长牙齿”,而不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更重要的是,要让工作人员明白:你坐在窗口前,代表的不是自己,而是政府的形象;你多等一分钟,群众就多一分安心;你多一份用心,群众就多一分信任。

四十分钟的等待,暴露的是服务意识的缺口;轻描淡写的回应,折射的是管理责任的松懈。但换个角度看,这何尝不是一次改进的契机?当群众的声音被听见,当问题的根源被正视,那些空荡荡的工位,终会重新坐满认真服务的人;那些被磨掉的信任,也会在一点一滴的改变中重新建立。

毕竟,便民服务中心的“便”,从来不是写在牌子上的字,而是刻在群众心里的暖。下次再有人问“便民便在哪”,希望答案不再是“按时到岗”,而是“用心服务”;不再是“人来了就行”,而是“事办好了才安心”。

责编:杨露

一审:印奕帆

二审:卢小伟

三审:鲁红

来源:华声在线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