殡仪馆开咖啡店引发热议,破除“老思维”方能看见“新价值”

2025-08-08 19:30 [来源:华声在线] [责编:周培]
字体:【

郭元鹏

近日,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布温州殡仪馆咖啡店合伙人招募的帖子引起热议。据网友发布内容显示,咖啡店计划24小时营业,两个门店,门店位置位于殡仪馆内,目标是一个具有人生意义、对死亡有深度解读的咖啡店。这则帖子引发网友热议:有网友认为,在殡仪馆内等待时间较长,增设堂食、提供简餐能为人们提供便利;也有网友觉得并无必要。(8月7日《扬子晚报》5版)

一则温州殡仪馆招募咖啡店合伙人的帖子引发网络热议。该店计划24小时营业且位于殡仪馆内部,并意图打造一个能对死亡进行深度解读的独特空间。消息一出,舆论哗然,支持者赞其便民,反对者则觉突兀。此前,上海的“摆渡人”咖啡馆也曾掀起类似讨论。在公众认知中,殡仪馆象征着庄严肃穆,而咖啡则代表着休闲生活,二者看似格格不入。然而,若以“老思维”审视此类“新现象”,往往容易忽视其背后的积极意义。

传统观念里,殡仪馆总是与悲伤、肃穆紧密相连。人们本能地抗拒在此进行休闲消费,潜意识里认为这是对逝者的不敬,亦是对生死大事的亵渎,与传统丧葬文化氛围相悖。这种观念根深蒂固,由来已久。然而时代在变,社会观念亦在不断更新。随着社会进步,人们对死亡的认知正悄然转变,不再讳莫如深,而是尝试以更理性、开放的态度去面对。在此背景下,殡仪馆开设咖啡店的创新之举,实则蕴含多重价值。

从便民角度看,前来办理丧事的家属亲友,常需经历漫长等待,身心俱疲。此时,咖啡店提供的饮食与休憩服务,能有效缓解其疲惫,补充体力。这种人性化服务,源自实际需求,为人们提供了切实便利,体现了人文关怀。正如医院、车站等场所设置餐饮休息区一样,殡仪馆内的咖啡店也是满足特定场景下人们基本生活需求的合理存在。

从文化层面而言,在殡仪馆开设咖啡店,为公众创造了一个可相对轻松探讨死亡话题的空间。死亡虽常被视为禁忌,却是生命必然的终点。在咖啡的香气中交流对死亡的看法,分享相关经历,有助于减轻恐惧,引导大众正视生死、思考生命意义,推动生命教育,促进社会生死观念的进步。上海“摆渡人”咖啡馆以“故事换咖啡”的模式,鼓励顾客在交流中直面生死,便是一个成功范例。

再从商业运营角度分析,殡仪馆具备稳定人流量和潜在消费市场。咖啡店的入驻,能丰富其服务形态,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多元化发展。当然,欲使这一创新模式行稳致远,还需周全考量:在空间布局上,应与悼念区域保持合理距离,避免干扰正常殡葬仪式,维护应有的肃穆氛围;在服务内容上,除咖啡外,亦可提供适配不同人群需求的饮品与简餐;在文化融合上,需深入挖掘死亡文化与咖啡文化的契合点,打造独特而深刻的消费体验,而非流于表面的形式拼凑。

殡仪馆开咖啡店,不仅是商业与殡葬的跨界融合,更是一次观念革新与社会进步的体现。我们不妨卸下陈旧观念的桎梏,以包容开放的心态审视这一新生事物,给予创新探索的空间。相信在不断优化与完善中,它能找到与传统殡葬文化和谐的相处模式,为社会带来更多积极的价值与改变。

责编:周培

一审:周培

二审:印奕帆

三审:石伟

来源:华声在线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