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志昌
“瘦瘦小绿瓶”“纤体瓶”“轻体瓶”……这些名字听起来仿佛是减肥神器,但买回家后才发现,所谓的“瘦瘦”“轻盈”,其实只是指瓶子的形状更瘦更轻便,与减脂瘦身毫无关系。
商家的小心思,隐藏在细节之中。某品牌“瘦瘦小绿瓶”,海报上写着“膳食纤维”“零添加糖”,详情页上却悄悄备注了“瘦瘦、轻盈指瓶型”;另一品牌的“纤体瓶”系列,用小号字体解释:“去火”“去油”“美颜”只是口感描述……这些操作,与“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无异。
更要警惕的是,这类饮品实际热量不低。以“瘦瘦小绿瓶”为例,即使不加糖,一杯500ml的热量也高达183大卡,约等于一碗米饭。店员还普遍推荐七分糖,理由是“无糖影响口感”。但其实蔬菜榨汁后会流失膳食纤维和矿物质,何况还需添加水果、椰乳、糖等配料,健康程度实在一般。
商家使用“瘦瘦”“纤体”等字眼,易让消费者误以为商品有减脂功效,可能涉嫌虚假宣传。根据广告法,食品广告不得涉及疾病治疗功能,不得使用医疗用语。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也要求商家如实标注商品成分、热量,以模糊话术掩盖高糖事实,已涉嫌侵犯知情权。事实上,对这类文字“擦边”宣传已有处罚先例。2022年,奈雪因使用“野生甜心”字样宣传一款名为“霸气黑桑葚”的果饮产品,误导消费者认为饮品中的桑葚为野生,而被判定为虚假广告,并被处以罚款1.58万元。
茶饮行业同质化严重,研发成本低,常常一个品牌推出新品,其他品牌就迅速跟风。比如当下羽衣甘蓝概念爆发,茶饮商家纷纷将“健康标签”“情绪文案”当作差异化杠杆,短期内或许能吸引消费者,但从长远来看,透支的是信任。当创新脱离了浮于表面的宣传语、真正融入产品核心竞争力时,才有可能助力商家走出同质化泥潭,提升品牌信任度和价值感。
(作者单位:山东省高唐县第一中学)
责编:刘畅畅
一审:刘畅畅
二审:印奕帆
三审:谭登
来源: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