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噪“黑科技”助力城市治理创新

2025-07-31 17:55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张帅] [责编:印奕帆]
字体:【

张帅

近日,武汉一小区用上了一款“黑科技”——“声帘定向音响”,该设备采用波束成形技术,可将声音集中控制在60°范围内。设备投入使用一周以来,小区噪声投诉实现归零,居民满意度显著提升。

一直以来,广场舞噪音扰民引发邻里纠纷的问题是城市治理的顽疾,传统治理手段多以划定健身区域与健身时段、限制舞蹈音乐音量等管理约束为主,但存在执行弹性大、易反复的问题,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声音扩散的问题。

“声帘定向音响”精准控制声音范围,让广场舞音乐仅集中在舞区,周边音量大幅降低,实现了“舞区有声、周边静音”的“健身不扰邻”的平衡,让舞者的欢乐与居民的安宁并行不悖,既保障了群众健身娱乐需求,又维护了居民安宁权。

科技手段是破解公共空间使用矛盾的有效路径,也印证了“科技赋能社会治理”的可行性。通过创新技术平衡不同群体的权益,既能保留公共文化活动的活力,又能维护社区生活的安宁,为城市公共空间的和谐利用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解决方案,彰显了精细化治理与技术创新结合的实践价值。

然而,要实现广场舞噪音的长效治理,仅靠技术手段还不够,更需要需配套管理制度及动态监测,实现“技术+共治”的模式,即为通过技术工具与多元主体协同管理的结合,实现问题的长效解决。例如,在广场舞噪音治理中,部分社区在引入定向音响、分贝监测仪等技术设备的同时,配套建立了“舞者自治+居民监督+社区协调”的共治机制。由广场舞团队推选出负责人,承诺遵守技术设备的音量规范;社区定期组织居民代表与舞者座谈,收集反馈并动态调整设备参数;网格员通过分贝监测数据进行日常巡查,对轻微超标及时提醒,对多次违规启动联合劝导。这种模式既发挥了技术在精准控噪上的刚性作用,又通过共治机制调动各方参与积极性,避免了“技术依赖”或“管理空转”的弊端,形成了“技术定标准、共治保执行”的闭环。

在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过程中,我们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充分发挥科技的支撑作用,将先进技术与人文关怀相结合,不断探索创新“技术+共治”的模式。唯有如此,我们才能打造更加和谐、宜居、美好的城市家园,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中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责编:印奕帆

一审:印奕帆

二审:印奕帆

三审:谭登

来源:华声在线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