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少不必要的“情绪劳动”

2025-07-30 07:26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杨朝清] [责编:刘畅畅]
字体:【

杨朝清

不管面对何种情况都要时刻保持热情微笑、情绪饱满……本是集中在服务行业的情绪劳动,如今在不同行业有泛化趋势。不少上班族感叹,“过度的情绪内耗”远远超出“完成工作任务的努力”,这也使得情绪劳动这一老概念得到“新关注”。

虽然情绪劳动是一个学术概念,但它并不难理解。有学者在对航空服务业的乘务员等进行实证研究后,提出了情绪劳动的概念。情绪劳动是在体力劳动、脑力劳动之外的“第三种劳动”,是为了让他人感到满意和舒适,调节自己的情绪和表情所付出的、常常被忽视的劳动。

不论是为了在他人心目中留下一个好印象不得不进行“情绪伪装”,还是在社交场合中为了显得合群进行“情绪配合”,或是为了不影响工作对情绪进行人为管控的“情绪抑制”,在职场和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付出了情绪劳动。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一些服务类企业要求员工加大情绪劳动的投入,让员工不堪重负、身心俱疲;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可能让员工即使回到了家中有时候也身不由己地在线上进行情绪劳动。当情绪劳动成本与收益不成正比,当情绪劳动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回报与激励,普通劳动者身上就会积累不少消极、负面的情绪。

劳动者的情绪、情感状态,需要更多地被看见、被尊重。在劳动权益保障逐渐深化、细化的今天,情绪劳动也要张弛有度、劳逸结合。如果一味地给员工“压担子”,不可避免会导致有的员工难以承受,最终情绪失控、心理失衡甚至患上精神疾病。现代社会需要融注更多的人文关怀,减少不必要的情绪劳动,给予劳动者情绪健康、心理健康更多的关怀与支持。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责编:刘畅畅

一审:印奕帆

二审:蒋俊

三审:谭登

来源:华声在线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