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洁雅
近日,“高铁上一次性座椅套热销”的话题冲上微博热搜,引发网友热议。部分乘客反映高铁座位“不干净”,选择自备一次性座椅套、马桶垫等产品,而铁路部门官方服务平台12306回应称“列车会定时清理”,但这仍难以完全消除乘客的顾虑。当“一次性消费”成为部分旅客的出行标配时,我们或许该追问:如何让公共出行变得更舒适更环保?
有网友直言:“要不是座位卫生没保障,谁愿意多花钱去买一次性产品?”但也有观点认为,正是部分乘客的不良习惯——如脱鞋踩座椅、乱丢垃圾等行为——破坏了车厢环境卫生。那么高铁这类公共场所的卫生责任到底该如何划分?运营方和乘客应各自承担些什么?
事实上,精细化服务与文明出行缺一不可。于运营方而言,所尽义务不能止于“例行清理”,应“向前一步”。从法律层面看,铁路运营方对车厢卫生负有主体责任。《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第十四条明确规定,公共场所经营者提供给顾客使用的用品用具应当保证卫生安全,可以反复使用的用品用具应当一客一换。铁路部门应当细化清洁标准、提高清洁频次,并依托12306App完善反馈机制,通过乘客实时监督倒逼服务升级。此外,针对扶手、折叠桌板等保洁重点,可增设自助消毒设备,让乘客参与环境维护。于乘客而言,则需“向后一步”,少一份“别人弄脏,我也能弄脏”的从众心理,多一份“从我做起”的自觉;主动参与卫生维护,见到不文明行为给予善意提醒,或者向乘务员反映。此外乘客也应践行绿色出行观念,理性使用一次性产品,或改用可循环消毒用品。
卫生治理是文明社会的显微镜。高铁车厢犹如流动的社会缩影,其卫生状况既检验运营方的管理水平,也映射乘客的文明素养。唯有双方共同努力,才能让出行之路更洁净、更舒适。
(作者系南开大学哲学院哲学专业2021级本科生)
责编:欧小雷
一审:欧小雷
二审:蒋俊
三审:谭登
来源: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