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建光
近日,有网友发帖爆料,南开大学物理科学学院的胡金牛、陈璟两位教授的个人简介,不仅真诚质朴,而且幽默风趣。胡教授在个人简介中坦率地提到,自己的部分学术论文发表于“水刊”,还称自己“担任多个学术期刊审稿人(被人强拉进去的)” 。在介绍研究方向时,胡教授也说得诙谐而实在,直言有的方向“目前火得一塌糊涂,其实都是为了生存” 。陈璟教授同样别具一格,在个人简介中写道:自己“应该拿不到诺奖”,个人荣誉“都是浮云而已”,并且“不会帮学生找工作” 。(7月15日 极目新闻)
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如何让教师更亲近学生,又怎样让道理更具信服力?这是教育工作者始终需要探索的重要课题。“亲其师”不妨从简历开始,“信其道”则可借助幽默增添魅力,南开大学的这两位教授为我们树立了良好典范。
在网络时代,人们往往通过网络搜索来了解教授的简介,简介就如同教授的首张名片,给学生留下第一印象。要让这“第一印象”变得亲切,不是高高在上,而是要接地气、和蔼可亲。这样,学生会更乐于接受,进而愿意学习其传授的知识。像“自己的部分学术论文曾发布在‘水刊’”“担任多个学术期刊审稿人(被人强拉进去的)”,这种表述既委婉提及名气,又带有幽默的自我调侃;“目前火得一塌糊涂,其实都是为了生存”,既说明研究方向的热门,又展现出真诚;“应该拿不到诺奖”“个人荣誉‘都是浮云而已’”,既是自我剖析,也体现了淡泊名利;“不会帮学生找工作”,既表明自身操守,也激励学生自强奋进。这些幽默的解说、风趣的简介,瞬间拉近了“教授”与学生的距离,让高深的学问以轻松的姿态走近学生。这样的简介本身就是一门艺术,是教授主动伸出的友好之手,是对学生的热情拥抱。
当然,教授的幽默创新、诙谐创意,离不开宽松的学校环境。学术自由、兼容并包、创新前行,只有在宽松的学校环境中,教育工作者才能百花齐放,各展风采,开拓自己的研究领域,形成独特魅力。不仅大学如此,所有学校都应营造这样的环境。给予教育工作者一片学术创新的沃土,他们必将回馈社会源源不断的真理创新之泉。
真心可贵,若装满亲切元素则更显珍贵;真情无价,能传递快乐能量方为上乘。教授告别“冷冰冰、拒人千里之外的面孔”,和蔼可亲,成为学生的朋友;学业和学术研究走出象牙塔,融入生活,务实亲和。立德树人,应落实在可亲可感的生活中,体现在充满魅力的知识传授里。
责编:印奕帆
一审:印奕帆
二审:蒋俊
三审:谭登
来源: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