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不够烧”是偷换概念

2025-07-16 07:49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吴学安] [责编:刘畅畅]
字体:【

吴学安

“中国的垃圾不够烧了。”最近,一则相关话题在网上被广泛传播。从“垃圾围城”到“垃圾短缺”,这个转变有点快。曾经,“垃圾围城”是令人头痛的环境难题,难道形势发生了戏剧性反转?

实际上,并不是垃圾不够,而是焚烧厂太多。调查显示,中国焚烧厂建设已经超过规划。按照“十四五”规划,到2025年底,全国城镇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达到80万吨/日左右。随着我国垃圾焚烧技术的进步、焚烧厂的超前建设,昔日“垃圾多得吃不下”的焚烧厂如今面临“吃不饱”的尴尬。

这一转变背后,除了垃圾焚烧出现“产能过剩”情况外,还有一些地方政府为降低垃圾外运成本,倾向于自建焚烧厂,缺乏跨区域协调机制。此外,部分县镇由于垃圾收集率低、填埋处理惯性等因素,也造成了可焚烧垃圾供应量不足。

“中国垃圾不够烧了”的论调,其实是偷换概念,把焚烧厂产能过剩的问题混淆为垃圾资源短缺。这容易给人造成一种错觉:垃圾都不够烧了,可以随意产生垃圾了,反正有大量的垃圾焚烧厂处理。事实上,垃圾焚烧产业竞争不在规模,而在服务价值。垃圾焚烧的主要目的是实现垃圾的无害化处理,把垃圾焚烧厂需要“吃饱”作为鼓励制造垃圾的理由是本末倒置。

从经济学角度看,垃圾收集、转运、处置等环节都需要费用,而发电收益无法覆盖所有费用。产生的垃圾越多,社会付出的经济代价就越大。从污染排放角度看,目前垃圾焚烧发电厂基本实现稳定达标排放,但污染物排放总量与垃圾焚烧量成正比,产生的垃圾越多,焚烧排放的污染物总量就越多。推进环保事业需秉持科学理念,不可捕风捉影、哗众取宠,扰乱公众对环保的认知,更需要务实行动。比如,大力推广清洁能源、强化污染治理力度、积极倡导绿色生活方式,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

(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司法局)

责编:刘畅畅

一审:印奕帆

二审:蒋俊

三审:谭登

来源:华声在线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