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琦
近年来,老年大学“一课难求”现象愈发凸显,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这一现象背后,既反映出老年人对精神文化生活的强烈渴望,也暴露出老年教育在供需层面存在的突出矛盾,亟待各方共同发力加以破解。
老年大学之所以备受青睐,根源在于其契合了老年人的多元需求。现在,越来越多的老年人追求“老有所乐”和“老有所为”,老年大学成为他们实现自我价值、丰富精神世界的重要平台。在这里,老年人既能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又能拓展社交圈子,满足情感交流需求,因此广受欢迎。同时,为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老年大学在课程设置上不断多元化。从传统舞蹈、声乐到人工智能应用、咖啡品评与制作等新兴课程,丰富多样的选择令人眼前一亮。
尽管老年大学数量逐年增加,“一课难求”的问题还是比较严峻。中国老年大学协会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4月,全国老年大学注册学员超2000万人,而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高达2.1亿人,供需差距明显。目前,我国县级及以上老年大学中,85.36%为政府办学,民营老年教育机构较少,尤其在县域、乡村等下沉市场,老年教育服务覆盖率低,校舍、师资短缺问题突出。
破解老年教育供需不平衡的难题,需要多方协同发力。国家层面,应出台更多支持政策,鼓励社会力量举办老年大学,形成公办与民办错位发展的良好格局。近年来,山东、河北、江苏、浙江等地已宣布建成覆盖省域的五级老年教育办学网络,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经营主体方面,应积极探索“老年大学+”的新业态,如“康养学游”模式,将学习、交流、休闲、健身、娱乐与养老有机结合,满足老年群体的复合型需求。
推进老年教育发展,还需顶层设计上的完善。可将社区老年大学建设纳入政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稳步推进基础设施更新,完善老年教育人才培养机制,为老年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作者单位: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疾控中心办公室)
责编:刘畅畅
一审:印奕帆
二审:蒋俊
三审:谭登
来源: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