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以“安全”之名,行歧视之实

2025-05-20 15:48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王济川] [责编:印奕帆]
字体:【

王济川

“顶着高温,翻山越岭开车两小时,去打卡网红咖啡厅,却吃了个闭门羹。”近日,广西某网红咖啡店以“楼梯无扶手、观景台未设栏杆”为由,将12岁以下儿童拒之门外,引发了网友热议。(5月19日 大河网)

安全是经营的底线,但绝不能成为区别对待消费者的借口。咖啡店以“楼梯无扶手、观景台未设栏杆”为由拒绝儿童入内,其逻辑漏洞百出。商家对儿童的“特殊关照”,背后是根深蒂固的偏见与短视。在部分经营者眼中,儿童仿佛自带“吵闹”“破坏”的标签,这种先入为主的刻板印象,既缺乏事实依据,也暴露了对未成年人的不尊重。随着家庭教育观念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孩子在公共场合懂得约束自己。即便偶有调皮行为,也应由家长与商家共同引导,而非简单粗暴地拒之门外。

真正的安全管理,应当是主动作为、开放包容的。商家若真心重视安全,完全可以在楼梯加装扶手、在观景台设置栏杆,并安排专人引导,从根源上消除隐患。也可以通过张贴警示标语、提供安全提示等方式,增强顾客的自我保护意识。北京某胡同咖啡馆,在保留古建筑原貌的同时,巧妙增设防滑台阶与防护网,既保障了安全,又不影响整体美感;杭州的亲子餐厅,通过划分儿童活动区、配备安全员,实现了安全与服务的双赢。这些案例证明,安全与开放并非不可调和,关键在于商家是否愿意用心解决问题。与其用年龄筑起冰冷的围墙,不如用完善的设施与温暖的服务,赢得消费者的尊重与认可。

这起网红咖啡店事件,不仅是对商家经营智慧的考验,更是对社会文明程度的一次检视。商业的繁荣,离不开公平与包容;市场的活力,源于对每一位消费者的尊重。商家应摒弃偏见,以更开放的姿态拥抱多元需求;监管部门需加强对歧视性经营的整治,让法律成为消费者的坚实后盾;消费者也要敢于对不合理规定说“不”,用行动倒逼市场规范。只有多方携手,才能让商业回归服务本质,让每一位消费者都能感受到应有的尊重与关怀。

责编:印奕帆

一审:印奕帆

二审:蒋俊

三审:谭登

来源:华声在线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