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日经济:从“流量狂欢”到“价值深耕”

2025-05-07 07:49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王志高] [责编:刘畅畅]
字体:【

王志高

景区游热度满满,乡村游实力出圈,城市游人气高涨……在这个“五一”假期,各地通过深挖文化内涵、打造特色线路、创新消费场景等举措,进一步丰富文旅产品供给,升级便民惠民服务,持续激发假日经济活力。这组鲜活的文旅图景背后,折射出假日经济正在经历一场深刻转型——从单纯追求游客数量的“流量狂欢”,转向注重体验的“价值深耕”。

这场转型首先体现在文化IP的转化上。宁夏银川的民谣节与落日派对、青海坎布拉的地质公园深度游等案例表明,成功的文旅项目不再满足于做游客的拍照背景板,而是通过互动参与让文化“活起来”。河南新乡八里沟景区的中医义诊与香囊制作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它把静态的文化展示变成了可触摸、可带走的生活记忆。当旅游产品能够提供情感共鸣和文化认同时,就能突破“一次性消费”的局限,形成持久的吸引力。

更深层的变革发生在产业融合维度上。上海马术赛事通过“赛事+文旅”的模式,让小众运动变成参与广泛的都市嘉年华;银川的消费券被精心设计成串联“吃住行游购娱”的纽带。这些实践表明,假日经济的升级必须依靠产业链的协同创新。这种融合不是简单的业态叠加,而是通过场景重构,创造“1+1>2”的消费体验。

最关键的转型或许还藏在服务细节里。濮阳开放政府食堂、长沙岳麓山景区将观光车运营时间延长至晚上8时、银川推行“先离场后付费”等举措,看似微小,却代表着从“管理者思维”到“用户思维”的转变。青海黄南州为民宿升级电气化设施的做法证明,基础设施的“隐形竞争力”增加了留住游客的底气。当服务体验能够超出游客预期时,就能将短暂的“网红效应”转化为持久的“口碑效应”。

假日经济的升级之路,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生动注脚。当文旅发展能够带动村民增收、激活周边消费时,其价值已超越经济范畴。未来的挑战在于,如何避免同质化竞争,真正建立起可持续的价值创造机制。这场从“流量”到“价值”的升级战,不仅关乎文旅产业的未来,更检验着我们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智慧与定力。

(作者系独立书评人)

责编:刘畅畅

一审:印奕帆

二审:蒋俊

三审:谭登

来源:华声在线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