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开辟“第二现场”有何启示

2025-04-24 08:23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冯海宁] [责编:欧小雷]
字体:【

冯海宁

4月19日,国家大剧院戏剧场里,话剧《林则徐》再次开演。不同的是,这一晚,当清末的诡谲风云在北京舞台上铺展时,全国各地的观众可以同步共享剧场里的震撼与感动。这是一次不寻常的直播,跨越数千公里,汇聚多方力量,“艺术+科技”持续拓宽着舞台边界,为推动“大戏看北京”更好传播进行了一次成功探索。

显然,包括话剧在内的任何文艺作品,欣赏的观众越多,价值越大。这种价值不仅是指作品的门票收入,更是指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给更多人带来了享受和启迪。但过去多年,传统的话剧演出,只能演给剧场观众看,这无疑限制了作品价值的发挥。而国家大剧院探索科技赋能艺术推出“第二现场”,则让非北京现场观众也能欣赏到好话剧。

相比公映的电影、电视剧等大众艺术作品,过去只能让剧院观众欣赏的话剧大概属于“小众艺术”了。对北京等大城市观众而言,欣赏好话剧相对容易一些,但对于其他中小城市观众而言,想欣赏好话剧则不易。从这个角度来说,国家大剧院开辟的“第二现场”,让好话剧从“小众艺术”变成了大众艺术,从北京现场同步“飞”向了全国。

这对其他剧院和话剧创作者是一种启示:过去受限于技术条件,话剧只能在演出现场看;而今可以借助直播技术开辟“第二现场”,这为话剧争取更多观众、扩宽更大市场提供了机遇。因为任何艺术形式都有其独特的价值,话剧自有其他艺术形式无法替代的优势。如今有技术条件让话剧“开疆拓土”。

艺术也好,技术也罢,探索没有止境。希望话剧《林则徐》开辟“第二现场”的成功探索,能给文艺工作者更多信心和动力,即多创作好剧,多探索传播手段和方式,就能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作者系媒体人)

责编:欧小雷

一审:欧小雷

二审:蒋俊

三审:谭登

来源:华声在线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