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安全不容个人任性

2025-04-21 07:31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关育兵] [责编:刘畅畅]
字体:【

关育兵

近日,深圳铁路公安处通报,43岁旅客吴某某在深圳北站不听劝阻,用身体阻挡高铁车门关闭,因妨碍交通工具正常行驶被处以行政拘留。

从技术层面看,高铁运行是分秒必争的精密工程。车门关闭与列车启动的指令直接关联调度系统,强行阻拦车门不仅可能触发紧急制动,导致全车延误,更可能造成车门机械结构损伤,埋下运行隐患。数据显示,单趟高铁延误1分钟,可能影响后续3-5趟列车的运行计划,波及数百旅客行程。若在高速行驶中车门意外打开,乘客甚至可能因气压差被甩出车厢,酿成不可挽回的悲剧。这种将个人便利置于全车人生命安全之上的行为,本质是对公共安全底线的危险试探。

类似漠视公共安全的案例并非孤例。“霸座男”“霸座女”无视座位归属权,游客翻越景区防护栏拍照坠崖,醉酒乘客在飞机上殴打乘务员干扰飞行安全……这些极端行为背后,暴露的是少数人公共安全意识的淡薄与侥幸心理。他们或认为是“小事一桩”,或企图通过极端行为满足个人诉求,却忽视了公共场所有别于私人空间,每一个举动都可能引发“蝴蝶效应”。2018年某女子扒阻高铁车门事件,不仅导致列车晚点,更引发社会对公共安全意识的广泛讨论;而抢夺公交方向盘案件,曾造成车辆失控、人员伤亡的惨剧。

法律对违规行为的严惩,本质是对公共安全的刚性守护。对阻拦高铁女子处以行政拘留,既是对个体违法行为的惩戒,也是向社会传递“规则不可触碰”的明确信号。在法治社会,公共安全是不容讨价还价的,法律必须以零容忍的态度震慑潜在违法者。只有让违法成本清晰可见,才能遏制“破窗效应”,避免更多人效仿。“世界上唯有两样东西能让我们的内心受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法则。”而法律,正是守护公共道德与安全的最后防线。

以法律为盾、以规则为尺,让敬畏安全成为每个人的行动自觉,才能构筑起坚不可摧的安全防线,让现代社会的运行更有序、更温暖。

(作者系教育工作者)

责编:刘畅畅

一审:印奕帆

二审:蒋俊

三审:谭登

来源:华声在线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