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密支付不能“免”掉安全

2025-04-08 15:56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王同文 许华凌] [责编:印奕帆]
字体:【

王同文 许华凌

今年3月初,多名网友在网上发文称,自己的苹果手机开通“免密支付”后遭盗刷,这些网友的微信或支付宝无故出现多笔扣费,金额从几千元到一万多元不等。多位网友贴出的账单显示,被转出的钱款大多通过苹果账户充值进了手机游戏里。(《中国新闻周刊》4月6日)

作为一种无须输入密码即可完成交易的支付方式,“免密支付”看似便捷却隐藏着不小的风险,它如同一把“双刃剑”,在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风险。一方面,目前大多数使用者警惕性不高,甚至可能都未意识到它存在的风险;二是消费者没有保护好自身的信息,被不法分子利用;三是“免密支付”背后的责任边界混乱不清,不少消费者遭遇盗刷后,各平台互相“踢皮球”。

“免密支付”可能带来的严重安全隐患不可小觑。对于免密支付乱象,有关方面要共同努力、联手推进。既要警示消费者“避坑”,又要积极主动“填坑”,消除免密支付隐患,保障网络消费安全,守护好消费者的“钱袋子”,保护广大消费者权益,营造安全、和谐的营商环境,让“免密支付”等新兴项目更好服务消费者,以一流的营商环境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平台、商家应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给予消费者支付方式的选择权,允许消费者在验密支付和“免密支付”之间自由选择。要以醒目的方式明确告知消费者“免密支付”的开通条件、风险隐患及取消方式。同时,优化取消流程,确保消费者能够轻松关闭该功能。支付机构和银行需要加强风控措施,特别是对异常时段、异常金额和异常频次的交易进行重点监控。监管部门要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确保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确保监管有效落实。广大消费者要提高消费安全意识,受到不法侵害时要勇于和善于维权。

“免密支付”本身不是坏事,它是在密码支付基础上,在移动支付时代发展出的一种快速支付的便民方式。在公共交通、便利店购物、共享单车等小额高频场景中,消费者无须输入密码即可完成支付,节省了不少时间和操作步骤,方便消费者购物。但要清醒认识到,“免密支付”作为一种便捷的支付方式,在为消费者带来便利的同时,也隐藏着资金安全风险。

免密支付不能“免”掉安全,移动支付的便捷性不应以牺牲安全性为代价。这既是一种常识认知,更为相关法律法规所规制。有关方面要通力协作,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规制,让这一便民技术更好服务于广大消费者。

责编:印奕帆

一审:印奕帆

二审:蒋俊

三审:谭登

来源:华声在线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