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流动摊点合法有序地流动

2025-04-07 09:49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郭元鹏] [责编:印奕帆]
字体:【

郭元鹏

“感谢执法人员对我的热情帮助,在店铺选址、手续办理、店招设置流程上给予的指导很及时,让我现在有了固定的经营场所!”原本经营着流动摊点的牛师傅的牛牛炸串卷饼店开业在即。而此前的牛师傅,还是一名在盘溪新村附近四处奔波的流动摊点经营者。属地行政执法大队秉持“柔性执法”的原则,耐心引导其转变经营理念、协助办理相关手续,为牛师傅的流动摊点“安了家”。(4月6日《扬子晚报》)

城管执法人员的“柔性执法”确实令人感动。面对流动摊点,他们没有驱赶,没有罚钱,而是劝说他们找个地方“安家”,并且在“安家”的过程中,在寻找店铺、手续办理、店招设置流程等方面积极提供方便和指导。

除了点赞城管部门的“柔性执法”之外,其实我们还应该思考另外一个问题:一个偌大的城市,是不是需要给流动摊点留下生存的空间?从这个角度看问题,不只是要让流动摊点“能安家”而是也要“能流动”,找到城市管理和摊点流动的切合点,既不影响城市的基本秩序,也让流动摊点合法有序地流动。流动的摊点,也是“行走的烟火气”。

不过,在流动摊点的经营者中,既有像牛师傅一样的想拥有固定店铺的人,肯定也有想“继续流动的人”。这涉及到“安家经营”的成本等问题。比如,有的流动摊点本来就是小本买卖,一天也就赚个几十块钱,租下店铺之后还能不能赚钱。不是所有的流动摊点的经营者,都有“实力”搞个店铺,哪怕我们认为租金“并不算多”。

人性化的城市管理,应该是让流动摊点能“安家”也能“流动”在城市的大街小巷,流动摊点是一道独特的风景,它们承载着市井的烟火气息,为城市增添了一份别样的活力。城市是多元且动态的,仅仅强调让流动摊点“安家”,可能会忽视一些现实问题和需求。首先,城市空间的有限性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矛盾。如果所有流动摊点都要“安家”,那么商铺的经营空间是不是够用?其次,流动摊点的“流动”特性本身就是其价值所在。它们能够灵活地出现在城市的各个角落,满足不同区域、不同人群的即时消费需求。

因此,城市管理应该寻求一个平衡点,找到城市管理和摊点流动的契合之处,让流动摊点“能流动”,而非单纯地强调“能安家”。这需要我们在管理理念和方式上进行创新。一方面,可以通过划分特定的流动摊点经营区域和时间,对流动摊点进行有序引导和管理。比如,在一些居民集中区周边、商业氛围相对薄弱的区域,设置流动摊点的临时经营点,规定经营时间,既方便居民生活,又不影响城市的正常秩序。另一方面,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加强对流动摊点的监管。比如,通过信息化技术平台,对流动摊点的经营活动进行实时监控,确保其合法合规经营。

流动摊点作为城市“行走的烟火气”,是城市经济和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更应该包容城市经营的多元生态,合法有序的流动摊点何尝不是一幅“清明上河图”?

责编:印奕帆

一审:印奕帆

二审:蒋俊

三审:谭登

来源:华声在线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