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明辉
4月1日,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主办的《实践》杂志发文提到,“电线杆上的小广告,发现了撕下来就行,没必要非得拍照上传到网格系统,另外安排保洁员专门来处理。口头汇报能说清的,不用费时费力制作PPT、小视频。”
无独有偶,前不久美的集团和名创优品相关负责人也相继推出了内部沟通严禁PPT的规定,这些举措在当时也引发了关注和共鸣。
PPT本身并没有什么问题,而它被用作形式主义的工具时,就成了大问题。比如,时下在许多工作场合,制作PPT、小视频成了一种“仪式”,一种看似必要实则冗余的过程。明明几句话就能说清楚的事情,非要整成几十页的PPT或小视频等,看似图文并茂色彩斑斓,实际上却是空洞无物——风风火火走过场,浪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这种“表演性工作”不仅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让人陷入无尽的会议和汇报中,无法专注于真正的工作。
形式主义的存在,不仅仅体现在PPT等上面。比如拍照留痕的做法,看似严谨,实则荒唐。它反映了某种程度上的“过程至上”思维,即重视工作的形式和过程,而忽视了工作的本质和结果。
形式主义的危害不容小觑。在形式主义的笼罩下,人们往往把大量时间和精力耗费在开会、发文、填表上,而这些工作很多时候都是无效或低效的。计划规划一大堆,过程轰轰烈烈,结果却不了了之,赚了个吆喝。这种务虚不务实的工作方式,不仅降低了工作效率,也挫伤了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口头能说清就不用PPT”这一提法之所以引发共鸣,是因为它戳中了当下形式主义这一痛点。有关方面要以此为镜鉴,进一步加大反形式主义的力度,让工作回归本质和实效,让干部职工能够心无旁骛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作者单位:河南省内乡县工业和信息化局)
责编:潘华
一审:印奕帆
二审:蒋俊
三审:谭登
来源:湖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