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玉毅
近日,“壹号土猪”中的“壹号土”是注册商标一事引起热议。多次购买该产品的张小姐认为,将“壹号土”作为商标名称有误导消费者的嫌疑,譬如自己就一直以为“壹号土猪”是产品的名字。(据央广网3月29日报道)
按照汉语惯常的组词方式以及人们日常生活中约定俗成的理解,“壹号土猪”中的“土猪”当是商品名称,而“壹号”是商品的商标名。谁能想到还有“壹号土”与“猪”这样的搭配方式。很明显,涉事企业故意利用人们认知习惯的“下意识”以及“土猪”定义的模糊性,用极具迷惑性的门头搭建了一个“信息迷宫”的入口,诱使不知情的消费者前来消费。
无独有偶,前不久与“胖东来”名字相仿的“胖都来”商场开业也在网上引起不小的争议。
按理说,只要合法合规,商标取什么名本是商家的自由,别人无权干涉,但故意取一个与知名品牌音形相近但又似是而非的名字,且售卖的为同类产品,或经营的范畴有诸多重合,多多少少有“搭便车”的嫌疑。这样的碰瓷行为显然有为一己之私误导消费者的嫌疑,但是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人们上过一回当之后就会有所警惕,不会再给投机倒把者以可乘之机。可想而知,想要通过这种“取巧”手段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必然不可能。
经营者应以诚信立身,在提升服务质量、产品品质上多下功夫,而不是剑走偏锋,在商标名称上玩文字游戏、动歪脑筋。投机取巧只能得利一时,不可能得利一辈子。打铁还需自身硬,真正想要招揽客人、留住客人,关键得凭真本事。毕竟,用户的体验与口碑才是品牌走远走好的长久之计。
这种挪移别人帽子改为己用的行为不仅会损害原品牌的品牌形象,还会消耗消费者的耐心,不利于健康商业生态的构建。唯有以真诚取代套路,让品质回归本质,用法律为公平、透明的市场环境以及商家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保驾护航,才能成就市场的欣欣向荣。
责编:印奕帆
一审:印奕帆
二审:蒋俊
三审:谭登
来源: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