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金艺
日前,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国铁集团等9单位印发《关于增开银发旅游列车 促进服务消费发展的行动计划》,从增加服务供给、强化设施保障、提升服务水平、优化发展环境等方面提出12条具体举措,旨在更好满足银发群体旅游服务需求,培育服务消费新增长点。这一举措不仅是对“夕阳红”旅游需求的精准回应,更以铁轨为经纬,编织出一幅“老有所乐”的美好图景。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加快,60岁以上人口已超3亿,老年人的消费观念逐渐转变,旅游需求日益旺盛。然而,传统的旅游服务难以满足老年人的特殊需求,“不敢游”“不便游”成为他们出行的阻碍。银发旅游列车的出现,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有效方案。它突破传统运输工具定位,创新打造“移动适老空间”。从宽体车厢的无障碍设计,到随车健康管理员的专业陪护;从慢节奏的“养生游”路线规划,到方言播报系统的人性化设置,每一个细节都彰显着服务理念的跃升。这种全链条适老化改造,犹如在千里铁道线上铺设“人文铁轨”,让老年群体得以跨越出行障碍 ,拥抱“诗与远方”。
增开银发旅游列车,还能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创造“一车三赢”的乘数效应。铁路部门巧打“错峰运营”牌,利用非高峰时段运力开辟旅游专线。对老年游客而言,避开客流高峰,能享受更加悠闲、舒适的专属旅程;对铁路系统来说,激活了存量资产,提升了运营效益;对沿线城市而言,一趟跨省银发专列可带动超千万元消费,带来餐饮、住宿、文旅等行业的消费热潮。
更重要的是,银发旅游列车的发展,推动了社会适老化服务的升级。当旅游专列配备随车医疗舱,当景区开始普及智能助老机器人,这些创新实践正在形成“涟漪效应”。银发旅游服务的升级,倒逼着全域适老化改造提速,从交通枢纽到旅游景区,从数字服务到应急体系,全社会正在形成关爱长者的服务闭环,这种改变预示着老龄化社会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适应的根本转变。
当然,要让银发旅游列车真正成为老年人的“幸福专列”,还需在细节上持续打磨。例如,进一步完善适老化设施标准,确保服务质量的稳定性;加强旅游市场监管,防止出现价格虚高、强制消费等问题;推动旅游列车与地方特色产业深度融合,开发更多具有文化内涵的旅游产品,让老年人在旅途中不仅能欣赏美景,还能收获知识与乐趣。
疾驰的银发专列,承载的不仅是老年人的诗与远方,更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刻度尺。当铁路动脉跳动着温暖的适老节拍,超3亿长者能够从容享受“说走就走”的旅行,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消费市场的崛起,更是一个老年友好型社会正在轨道上加速驶来。
责编:印奕帆
一审:印奕帆
二审:蒋俊
三审:谭登
来源: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