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睿鸫
北京市中小学开学第一天,北京市教委、北京市体育局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中小学体育工作的若干措施》(简称北京“体育八条”)正式出台。其中“打造能出汗的体育课” 成为核心亮点,引发广泛讨论。
长期以来,不少学校存在体育课“走过场”的现象,“体育老师有事”甚至成了一种调侃。即使有课程安排,学生们对整齐划一、内容枯燥的体育课也兴致不高,在课上活动量不足,难以达到锻炼效果。北京“体育八条”提出要强化运动负荷监测,杜绝“说教课”和“不出汗”的体育课,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让学生们“愿出汗”“爱出汗”,不仅需要加强监测,还要创新体育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北京“体育八条”提出,将“三大球”纳入教学内容,同时引入以班级为单位的联赛,要求小学每班不少于5场,初中不少于4场,高中不少于3场。这样的制度设计,丰富了体育课程的多样性,增强了体育课程的趣味性,相信能够唤起学生们的运动热情,让他们真正体会到运动的魅力。
体育教育不仅仅是让学生活动一下筋骨,更是关乎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的大事。学生在体育课上尽情奔跑、跳跃、挥洒汗水,不仅能增强心肺功能、提高肌肉力量,还能在享受运动乐趣的同时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从心理层面看,运动能够缓解压力、调节情绪、培养团队精神,让学生以更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习和生活。期待北京上好“能出汗的体育课”,让学生们真正动起来,同时也为各地的体育课教学提供可资借鉴的样本。
(作者单位:国家税务总局河北省威县税务局)
责编:刘茜
一审:印奕帆
二审:蒋俊
三审:谭登
来源: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