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琦
近日,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票房一路飘红。随着电影出圈,关于哪吒到底是哪里人也再度引发热议。天津、安徽等地相继发文自称哪吒故里,被誉为“中国哪吒文化之乡”的四川宜宾也携哪吒行宫、龙太子“骸骨”等20余处哪吒实景加入“抢吒儿”大战。这股“哪吒旋风”还刮进了旅游领域,让四川江油等地成为这场流量盛宴的大赢家。
哪吒作为一个神话人物,其故里本无从考证,也无需考证。各地之所以热衷于争抢这一IP,无非看重了其背后的商业价值和文化影响力。然而,这种基于商业利益的争抢,往往忽视了对传统文化本身的尊重和保护,更可能引发一系列的文化乱象和资源浪费。
与其陷入这种无意义的争抢,不如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如何讲好“哪吒故事”上。哪吒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中极具影响力和代表性的神话人物,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生哲理,这些才是我们真正应该挖掘和传承的财富。
讲好“哪吒故事”,需要深入挖掘哪吒文化的内涵。各地可以组织专家学者对有关哪吒的传说、故事进行深入研究,提炼出其中的文化精髓和价值观。同时可以通过举办各种文化活动、讲座、展览等,引导公众更加深入了解和感受哪吒文化的魅力。
讲好“哪吒故事”,需要创新哪吒文化的传承方式。在现代社会,传统文化的传承不能仅仅依靠口耳相传或者文字记载,更需要结合现代科技手段进行创新和转化。例如,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打造哪吒主题的沉浸式体验馆,让游客在身临其境中感受哪吒的世界;也可以开发哪吒主题的文创产品,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日常生活之中。
争抢“哪吒故里”之名,不如深耕“哪吒故事”之实。让哪吒这一经典IP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需要我们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心态面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共同推动中国文化繁荣发展。
(作者单位: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疾控中心)
责编:洪晓懿
一审:印奕帆
二审:蒋俊
三审:石伟
来源: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