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华
“平均每桌剩菜三分之一,有的客人甚至只拍不吃,年年有余成了‘年年浪费’……”今年春节假期,海南某饭店后厨垃圾桶里,成条的清蒸鲈鱼、未动几筷的东坡肘子与半锅佛跳墙混杂一起,服务员王燕看了直叹气。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尽管我们都知道要珍惜粮食,但现实中浪费现象依然普遍存在。为此,中办、国办在2024年已经印发方案,明确要建立餐饮浪费统计调查等制度,决心治理这一问题。因此,盛宴变“剩宴”等浪费行为,不能惯着。
餐饮浪费现象频繁出现,既有文化心理因素,也有制度执行和商家方面的原因。从文化心理角度看,传统的“面子文化”影响较深。许多人觉得宴请客人时,餐桌摆满丰盛饭菜才有面子、够热情。特殊节日期间,更认为餐食越丰盛越好,把吃饭和情感挂钩,从而不太在意浪费;制度监管方面存在不足。我国缺乏全面的餐饮浪费统计调查制度,不清楚浪费具体情况,政策执行缺少依据。而且针对不同场景和行业的餐饮浪费行为,管理规范不够详细,监管部门取证、执法存在困难;商家“赢利至上”也是原因之一。部分餐厅为多赚收入,故意推销高价菜品、设置套餐,引导顾客多点菜,导致食物浪费。有些服务人员也缺乏主动提醒顾客合理点餐的意识。
倡导节约、破除餐饮浪费,需多元治理。要营造节约的氛围。将勤俭节约纳入学校课程,让节约从小扎根;借社交媒体、公益广告等宣传节约观念;鼓励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参与,引导树立正确餐饮消费观。要构建智能化监测系统。借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监测分析餐饮全过程。像智能点餐系统依人数给建议,餐厅厨房装监控掌握剩菜情况,对浪费现象视其情节依法惩治。此外,商家在破除餐饮浪费中应承担的责任和发挥的作用。商家可以推出“小份菜”“特色套餐组合”等供选择;政府给予政策优惠,鼓励与各方合作开展剩菜回收再利用,让剩菜变宝;加强服务人员培训,增强节约意识与沟通能力,使其提醒顾客合理点餐。
餐饮浪费不仅关乎资源,还影响环境和社会风气。要用文化的力量让大家养成节约的好习惯,让节约成为风尚;用制度规范大家的餐饮行为,用商家的行动推动资源的节约利用。让盛宴别再变成“剩宴”,让每一份食物都发挥出最大的价值,让我们把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永远传承下去。
责编:印奕帆
一审:印奕帆
二审:蒋俊
三审:谭登
来源: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