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齐超
2月7日,教育部官网公布了新修订的《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澎湃新闻注意到,《办法》明确,学校应当至少每学期核准一次学生学籍,确保人籍一致、学籍变动手续完备、学生基础学籍信息和学籍变动信息准确。严肃、及时处理检查中发现的人籍分离、空挂学籍等问题。(2月7日 澎湃新闻)
2013年9月,全国首部《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实施,这标志着全国统一的学籍信息管理制度建立。此制度建立后,学生学籍号将与身份证绑定,“一人一籍,籍随人走,终身不变”。电子学籍制度的建立,既是为了适应人口流动的社会背景和学籍网络化管理;同时,也为打击中高考移民提供支撑,维护教育公平。
中小学生电子学籍管理制度的建立,使学籍管理得到了进一步规范,让教育经费的划拨有了扎实依据。但是,中小学学籍管理乱象仍然存在。比如,在一些地方,还存在违规借读、人籍分离现象,尤其是初中、高中以及私立小学;再比如,有些中职中专学校把空挂学籍当成生意等等。尽管职能部门对此类现象加大处罚,但巨大的利诱之下,依然有学校迎合家长择校需求,铤而走险,钻学籍管理的空子。
如今,《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迎来了新修订。新版“管理办法”对跨省转学、省内转学等学籍变动条件进一步做了细化规范。在笔者看来,学籍核准时间由一学年缩短为一学期,也是一大亮点,这样的变化,能更加精准地打击人籍分离和违规借读,压缩了违规操作空间,增加学籍乱象曝光几率,对违规学籍管理者是一种震慑。
小学阶段的人籍分离,助推了择校乱象,冲击公立学校招生秩序;初中违规借读,暗箱操作,违反高中招生的分配生制度;高中阶段的学籍乱象,给“高考移民”披上了伪装;中职中专的空挂学籍和售卖学籍,影响中职教育,套取国家补贴。由此可见,学籍乱象横贯中小学各个阶段,侵蚀教育公平的根基,广为民众诟病,不可无视。
一些违规的学籍管理很难被发现,即便发现了,大多数也仅停留在纠正错误的层面上,很少对学籍管理人员进行追责。再者,一些地方为了教育政绩或减少财政投入,对名校违规招借读生持暧昧乃至默许的态度,这些因素无疑会纵容学籍管理的混乱。
学籍管理事关教育公平,如果不能堵上学籍管理漏洞,老百姓当然颇有微词。新修订的《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就是为了解决学籍管理的突出问题,回应民众的教育关切。但愿新版的“管理办法”能落到实处,不辜负民众的期待。
责编:印奕帆
一审:印奕帆
二审:蒋俊
三审:谭登
来源: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