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睿鸫
1月10日,中央广电总台 报道了“给钱就办?不‘健康’的健康证体检暗藏隐患”。该报道指出一些自称“健康证办理”的人员不核对体检者身份,健康证体检项目“缺斤少两”,给钱就办令健康证成了一本生意经。播出后,石家庄市成立了由卫健、市场监管、涉事地方等组成的联合调查组,迅速开展调查,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经查,栋霖医院、中宝体检、顺康医院、中山东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违规办理健康证问题属实。(1月10日 《鲁中晨报》)
我国《食品安全法》明确规定,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工作的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应当每年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上岗工作。《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也明确要求,公共场所直接为顾客服务的人员,持有“健康合格证”方能从事本职工作。
然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个别健康证体检机构和一些健康证代办人员,完全无视相关法律法规,不核对体检者身份,换人替检轻而易举;不询问既往史,体检项目也缺斤少两;大豆酱替代粪便样本一样能蒙混过关。甚至相关人员表示,不需要去医院,只需要交纳90元体检费,就可以办理健康证……原本严肃的体检,变成了“赚钱的生意”,相关医务人员光天化日地糊弄人,如此轻率,令人费解和震惊。
健康证由专门授权的医疗服务机构负责实施,理应严格按照既有法律法规来做健康检查。遗憾的是,健康证竟成为了医疗机构和代办人员的“敛财生意”,这不仅意味着健康证变得不再“健康”,风险源头变得更加难以把控,也意味着触碰了法律的底线,让传染病患者进入法律不允许的行业,公共卫生安全风险被放大,消费者监督权被无端侵犯,其危害性不容小觑。
发放健康证绝非“小孩过家家”,不容“给钱就办”。若要铲除病根,需要给不“健康”的健康证“下重药”。目前,尽管当地职能部门,已对涉事医疗机构立案调查,并责令立即停办健康证相关业务,对涉事机构经办的健康证逐一认真核查,依法依规严肃处理相关责任人,制售假健康证,可能涉嫌伪造公文印章的刑事犯罪,将违法犯罪分子绳之以法;而健康证体检“交钱就办”,不能仅仅当作“工作失职”来处理。
对此起公共事件,绝不能将硬拳打在棉花上,需要相关部门包括司法机关,精心研判,达成共识,严格界定这起违法的性质和危害。唯有如此 ,才能杜绝类似事情的再次出现。
责编:印奕帆
一审:印奕帆
二审:蒋俊
三审:谭登
来源: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