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彪
在地铁、电梯、社交平台上,铺天盖地的植发广告时刻提醒着人们要注意“脱发”问题。记者调查发现,在随处可见的植发广告背后,是消费者维权难的问题,植发效果似乎成为完全凭运气的事情。而多起因植发失败产生的纠纷案件,最终以消费者鉴定难或举证难被判败诉。(4月18日《新京报》)
国家卫生健康委的数据显示,我国脱发人数已超过2.5亿人,平均每6人就有1人遭受脱发困扰。脱发群体中,30岁以下者占到69.8%,脱发年龄呈现年轻化趋势。随着脱发人群的增多,“脱发经济”日益火热。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2023年全球植发市场规模将达到1709亿人民币,未来5年的年复合增速将达到24%。我国植发医疗服务市场将从2020年的134亿元人民币增长到2025年的378亿元人民币,复合年增长率为23%。
与“植发经济”火热并存的,是频发的市场乱象、消费纠纷。记者从裁判文书网披露的案件及第三方平台的投诉信息中看到,虚假宣传、虚报毛囊、诱导消费、种植效果不理想、鉴定难、乱收费、术前换医生、手术相关照片无授权使用、术后纠纷等乱象频发。多起行政处罚中,无资质人员非法开展植发手术的案例并不少见。在2023年3·15消费者权益日期间,包括雍禾医疗、大麦植发、熙朵植发等多家头部植发品牌遭到曝光投诉。
植发本质上属于医疗美容,即操作过程不复杂,技术难度和风险不大的美容外科项目。如何保障植发安全和效果,正成为许多消费者关心的问题。不过,对于毛囊存活率和治疗效果,目前尚没有可量化的鉴定手段和权威标准,司法机构难以对合同效果进行准确评估,即便消费者提起诉讼,效果也非常有限。如何让“植发经济”健康发展,更好地满足脱发患者的需求,亟须有关部门及行业强化规范和监管,切实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一个健康发展的行业,离不开完善的法律规范和强有力的监管,植发行业也不例外。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有关部门要健全配套的法律规范,明确行业准入门槛,建立权威的行业标准,着力破解植发效果鉴定难、消费者维权难的问题。2021年,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发布了《毛发移植规范》团体标准,但不具有强制性。有必要以此为参照,用法律的形式,硬性约束和规范行业发展。当务之急,应把已有的相关法律和行业标准落实到位。
针对植发市场存在的各种乱象,进一步厘清监管责任,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整治力度。特别是对虚假宣传、虚报毛囊、误导消费、乱收费等违法行为,实行“零容忍”,发现一起严肃查处一起;对非法机构、非法行医的责任人,除进行经济处罚之外,还应拉入“黑名单”,纳入社会诚信体系,提升违法成本。有关平台也要严格履行内容管理职责,防范并剔除虚假广告、虚假评价,严厉打击刷好评等,努力维护客观公正的评价与引流体系。
同时,行业要强化自律,督促机构主动公示医生从业资质、真实客观介绍项目、畅通维权渠道。对于有植发需求的患者,要选择有正规医疗资质的机构,在充分了解之后,再决定是否消费。若遇消费欺诈,应固定证据,勇于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责编:印奕帆
来源: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