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没底气 才会“考家长”

2019-04-17 10:40 [来源:科教新报] [作者:余娅] [责编:潘华]
字体:【

余娅

日前,浙江省教育厅发布了《关于做好2019年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对义务教育学校及普通高中招生行为画出“红线”,明确严禁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在招生时以问卷等名目“考家长”。(4月9日 《中国青年报》)

民办学校招生不看成绩看“血统”的事情并不鲜见。过去一段时间,常有新闻见诸报端:有的学校明目张胆地在“招生简章”中对学生父母的学历、身份等作出要求;手段隐晦一点的学校,则提前通过调查问卷等名义将学生的“家底”摸得一清二楚……学校想尽千方百计,不过是想把家庭出身好、经济条件好的学生筛选出来,“壮大”自己的力量。

根据规定,民办学校在招生时拥有一定的自主权,但这并不意味着民办学校就能滥用手中的权力,更别说罔顾义务教育公平正义的底线。“受教育”是无差别的公民权利,学校招生招的是“学生”,而不是他们的父母,人为地用家庭出身为学生划定三六九等,再根据功利的需要“择优录取”,不仅让教育的公平性蒙羞,对学生的培养也有百害而无一利。

古语有云“英雄不问出处”,家庭出身并不能决定一个人的未来,无数事实证明,寒门同样能出贵子,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孩子也未必能够“一路躺赢”,决定人生成败的因素很多,家庭环境不过是其中的一环,学校在招生时过分地强调家庭背景,其实也让自己与那些家境一般但天赋过人、品德出众的孩子失之交臂。

要知道,“寒门出贵子”的励志故事在不断上演,照耀他们人生路的正是公平的教育之光。培养人、改变人是教育的使命所在,一所优秀的学校,理应有底气不问学生出处,让来自不同家庭的孩子成就同样出彩的人生。归根结底,没底气、没实力的学校才会“考家长”,这样的学校,不读也罢。

责编:潘华

来源:科教新报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