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谈巷议:在孩子和父母之间

2017-05-02 09:45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周东飞] [责编:蒋俊]
字体:【

5月1日,一条寻人启事传遍朋友圈:12岁的女孩到楼下培训班上课,莫名其妙就没有了踪影。后经证实,原来是虚惊一场:孩子不愿意去上辅导班,所以在小区楼道里躲了一天。

孩子没事,比什么都好。这件事情,既不要苛责于孩子,也不要苛责于父母。甚至,我们也不用去讨论培训班的是非对错。唯一需要告诉孩子的——遇到了自己不愿意去做的事情,该如何跟包括父母、老师在内的大人们进行沟通,必要性要讲清楚,方法和技巧要讲明白。

孩子只是认为,她在以自己的方式抵抗一件自己不愿意去做的事。她没有意识到,这样玩失踪的后果是何等严重。家里的大人会认为她遭到了绑架或者其它不测,那种世界末日来临的煎熬,唯有做父母、家长的人才能体会得到。所以,孩子啊,以后永远不要以这种方式来抵抗。此前是不知道,此后便不应再重复。

有人责怪孩子不懂事,肯定也有人埋怨父母对孩子管束得太紧,放假也没有让孩子得到休息。是的,放假的确应该让孩子好好休息。可是,平心而论,在我们这个时代,又有多少父母能够看穿看透,能够真正执行对孩子的“放养”政策?父母的严厉,与其说是父母的问题,不如说是他们的压力无从缓解。郑渊洁敢于让自己的儿子不去读书,在家接受自由教育,可这世界上能有几个郑渊洁?

还是那句话,只要孩子没事就好。这个世界上,不可能没有压力。问题是,有了压力,我们应该如何去面对压力,父母该如何做,孩子该如何做?培训班该上还是不该上,对不同的孩子,对同一个孩子的不同情况,答案可能都会不一样。其实,培训班的问题也只是孩子成长过程当中,所要遭遇的千千万万个问题之一。就事论事的话,这一次是培训班,下一次却可能是其他问题。

所以,真正重要的是如何在孩子和父母之间建立一种常态的、良性的沟通机制。孩子遇到了问题,特别是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必须跟父母沟通让父母知晓。从法律上说,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监护人,他们有责任有义务帮助孩子解决孩子所不能解决的难题。但是这种机制常常是不够通畅的,如何让孩子无障碍地表达自己的意见,这是我们所有父母都要完成的修炼。评论员周东飞

责编:蒋俊

来源:华声在线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