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好“盲盒社交”的安全底线

2024-03-06 08:55:26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付彪] [责编:印奕帆]
字体:【

付彪

“找一群陌生人一起聚餐?”近日,一种名为“盲盒社交”的社交形式在网上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参与。参与者介绍,“盲盒社交”的参与者彼此均为陌生人,活动中的同伴身份未知,有参与者表示在此类活动中结交了很多新朋友,但也有组织者坦言参与活动时遇到过有人不礼貌的行为。如同盲盒一样的不确定性,成为了此类社交的特点。(3月3日《北京青年报》)

有人说,人生就像拆盲盒,永远不知道下一个打开的是惊喜还是失落。“盲盒社交”顾名思义,是以类似“拆盲盒”的方式与陌生人展开一段社交关系,其巨大的不确定性带来的社交惊喜是吸引年轻人的关键。这与以往的熟人社交模式有很大的不同,接触的对象五花八门,且无法预测,过程中满足参与者的猎奇心和情感释放的需求。正如有参与者和组织者表示,和陌生人交流不用顾虑太多,可以获得和他人交流、沟通乃至发泄的渠道。

据报道,去年10月,有网友很想参加户外游戏,却找不到熟人一起玩,于是在社交平台上发帖,寻找愿意与其一起玩的陌生人。这条帖子吸引了不少网友的关注,上百人留言想要参与其中。如今,该网友建立的活动群已经发展到两个,有500多人,曾多次在网络上组织“盲盒社交”活动,形式包括捉迷藏、扔飞盘等。社交平台上,类似的“盲盒社交”活动并不鲜见,如“下午茶盲盒社交”“圆桌派话题交流”“真人版猫捉老鼠”等。

“盲盒社交”有其存在的意义,但其中的安全隐患和风险也不容忽视。正如消费者购买到“盲盒”后,打开可能遇到惊喜的款式,也可能遇到失落的款式。例如,有的在参与活动中,遇到不礼貌的情形;有的参加聚会时,遭到性骚扰;有的通过活动群私聊其他参与者,甚至发出暧昧邀约;有的参加捉迷藏等户外活动时,在追逐或对抗中导致他人受伤;还有可能因为个人隐私泄露,掉入“杀猪盘”陷阱,遭遇诈骗,导致财产损失等风险。

“盲盒社交”要行稳致远,守好安全底线是关键。“盲盒社交”的组织者须很好制定活动规则,有明确清晰的安全风险提示,并落实相应安全保障措施。比如,开展户外活动,要根据活动内容事前核实参与者身份、身体健康因素等情况,书面告知并由参与者确认相关活动内容、风险及安全保障方案;开展聚餐活动,要有针对性地防范劝酒、酒后骚扰及酒后驾车等行为。如果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造成他人损害,则需承担相应侵权责任。

对参与者而言,作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要明确认知和预见有关活动的潜在风险。一方面,事前要核实组织者及相关活动的真实情况,尽量避免参加人员混杂、选址偏僻等有危险性的活动,可考虑与朋友一同参加,也可为自身购买相关保险。另一方面,要遵守活动规则和安全保障措施,做好自身防范,包括谨慎交友、不随意添加陌生人微信等。遇到不太好的行为,可选择立即离开,或向有关部门举报,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社区、工会、妇联等基层组织,也不妨开展一些趣味性、互动性的线下活动,满足年轻人的社交需求。可靠的渠道多了,就会减少“盲盒社交”带来的不确定性风险。

(一审:田镇圆 二审:蒋俊 三审:蒋玉青)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