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置商品房当宿舍,是高校与市场的双赢

2025-11-26 08:49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孙乾丰] [责编:欧小雷]
字体:【

华声在线全媒体评论员 孙乾丰

近日,中国矿业大学南湖校区计划出资近2.93亿元购置490套商品房作学生宿舍一事,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中国矿业大学并不是首个采取此方法的高校。近年来,中南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高校相继发布采购计划,有的整栋收购,有的租赁社会用房,用以解决宿舍问题,已然形成了一种新趋势。

高校选择购置商品房作为宿舍,根本原因在于扩招带来的压力与自建宿舍的局限。随着高等教育普及化程度不断加大,不少高校招生规模稳步增长,但配套的宿舍资源却未能同步跟上。越来越多的新生涌入校园,使原本有限的宿舍床位捉襟见肘。不仅如此,自建宿舍周期长、成本高,而且有些高校同时面临土地资源稀缺、周边没有空地可以利用的困境。在“需求迫在眉睫”而“传统方法受限”的双重因素下,购置存量商品房成为一种务实高效的应对之策。

这一做法也带来了多方面的积极效应。部分高校周边有一定数量的闲置房源,若仅依靠市场自然消化,压力比较大。而高校凭借其资金支付能力,通过整批收购,不仅能有效消化现有库存,也为开发商回笼资金提供了渠道。这种模式不仅为局部区域房地产市场注入了新活力,更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将闲置房产转化为支持教育事业发展的有用资源,实现了社会资产的价值重构。

当然,这种模式的背后也有国家政策的明确引导与支持。2024年初,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七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高校学生宿舍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鼓励高校通过购买、租赁学校周边的人才公寓、商住楼等社会用房,补充宿舍资源”。这一政策导向为高校住宿探索市场化路径提供了明确的依据和方向,推动高校后勤资源配置从“自给自足”转向更善于利用市场机制的现代化治理模式。

总体而言,高校选择购置商品房解决宿舍问题,体现了高等教育发展进程中的理性选择与创新智慧。这是在政策支持下的有益探索,为化解高校资源短缺与房地产市场去库存的双重挑战提供了新的思路。随着更多高校加入这一行列,这一模式的完善与推广值得持续关注与期待。

责编:欧小雷

一审:欧小雷

二审:印奕帆

三审:谭登

来源:华声在线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