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国评论:城市管理进社区,让“最后一公里”浸润民生温度

2025-11-25 11:51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林伟] [责编:刘茜]
字体:【

林伟

在日前举行的全国城市更新工作推进会上,住房城乡建设部表示,要下功夫抓好系统治理和基层治理,推动城市管理进社区等工作,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据了解,目前已有20余个省份专门就城市管理进社区工作进行了部署,200余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组织开展了这一专项工作。(11月24日《人民日报》)

好的城市治理,从不是宏大规划里的空中楼阁,而是修补一盏路灯、疏通一条下水道的脚下功夫;也非文件流转中的纸上谈兵,而是回应一声诉求、解决一件小事的心头热度。曾几何时,城市管理看得见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见困局:楼道堆物挤占逃生通道,井盖破损绊倒老人,小广场健身器材锈蚀松动……这些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痛点,因牵涉城管、环卫、园林等多部门权责交叉,成了谁都能碰却谁都没管的真空地带。居民社区反映问题,社区工作者只能当“传声筒”,问题转一圈又石沉大海,不仅让基层治理的实效与群众期待存在温差更让民有所呼”到“我有所应”的路径迂回漫长。

如今,推动城市管理进社区,“一委一办一平台”体系如同一根“穿线针”,将分散的部门力量拧成“一股绳”;“吹哨报到”“接诉即办”机制似一辆“直达车”,让城管、市政等专业人员带着工具直接下沉社区。从“碎片化各自为战”到“一体化协同作战”,曾经堵点重重的治理链路,转变为“哨声一响、部门到场”的高效闭环。这正是“城市管理进社区”的破题密钥把治理的“根”扎进社区土壤,让服务的“暖”直抵群众心坎,才能将“关键小事”办成“民生大事”,让城市治理真正“活”在百姓身边。

城市管理进社区,本质是治理重心的深刻下移,更是治理理念的根本转变。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恰恰是民生感受的“最先一公里”。商户占道经营影响通行、广场舞噪音引发邻里矛盾、共享单车乱堆放阻碍交通……对庞大的治理体系而言或许是“小事”,对具体家庭来说却是天大的急事。从群众“找上门”到干部“沉下去”,从问题“爆发后”到风险“预警前”,其核心是将“群众诉求”作为治理的“指挥棒”,让民生温度与治理精度同步提升。当社区里的老人们开始主动整理楼道杂物,年轻人自发加入“随手拍”报事队伍,我们便真切触摸到城市治理最动人的模样:它不在远方的蓝图里,而在你我脚下的土地上,在每一次温暖的回应中。

城市管理进社区,既是城市治理现代化的基础工程,更是一场直抵人心的治理革命。其终极目标,是让城市这个庞大有机体在高效运转中保持生活质感,在规范管理中注入人文温度。这考验的不仅是技术整合的硬实力,更是价值排序的软智慧。城市治理绝非单一部门的“独角戏”,而是多方联动的“协奏曲”唯有让管理既有“力度”更有“温度”,让每个社区浸润烟火气与幸福感,城市才能真正成为人人向往的温暖家园。

责编:刘茜

一审:刘茜

二审:印奕帆

三审:鲁红

来源:华声在线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