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水湘云清且幽,芙蓉国里尽风流。” 这片被湘江滋养、被文脉浸润的土地,从来不乏精神的光芒。从屈原行吟沅湘的家国忧思,到岳麓书院 “经世致用” 的治学之道;从近代仁人志士 “救亡图存” 的铁血担当,到新时代建设者 “敢闯敢试” 的奋进姿态,湖湘精神始终是芙蓉国生生不息的灵魂密码。今日之湖南,正以 “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百折不挠、兼收并蓄” 的精神内核为引擎,在文化守正、产业突围、民生践诺的征程上,书写着属于新时代的 “芙蓉国传奇”。
文化守正,让千年文脉在创新中 “活起来”。湖湘文化的生命力,不在于故纸堆里的尘封记忆,而在于与时代同频的鲜活表达。岳麓书院不再是孤立的历史遗存,而是通过 “数字书院” 建设,让《朱子语类》的智慧通过 VR 技术触达年轻受众,“惟楚有材” 的匾额下,研学学子与古代先贤完成跨时空对话;湘绣、祁剧等非遗项目打破 “小众困境”,湘绣与时尚品牌跨界推出高端服饰,祁剧改编现实题材剧目《十八洞村》,让传统艺术在当代审美中焕发新生;更有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以 “文化 + 科技” 为翼,将湖湘民俗、红色故事转化为短视频、纪录片等新媒体产品,“中国 V 谷” 的光芒,让芙蓉国的文化名片走向全国。这种 “守其魂、创其形” 的传承智慧,让湖湘文化既保留 “老味道”,又长出 “新模样”,成为凝聚民族自信的精神纽带。
产业突围,让 “湖南制造” 向 “湖南智造” 进阶。湖湘儿女 “敢为人先” 的精神,在产业升级的浪潮中展现得淋漓尽致。曾经,湖南以工程机械、轨道交通等传统产业为支柱,如今却在创新驱动下实现 “换道超车”:三一重工、中联重科突破核心技术壁垒,高端工程机械产品占据全球市场份额,让 “中国智造” 的湖南印记响彻海外;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聚焦航空航天、新能源、量子科技等战略性新兴产业,C919 大飞机的关键零部件、“复兴号” 的核心装备,都凝结着湖南科研工作者的心血;在乡村振兴的战场上,湖南更是以 “百折不挠” 的韧劲破解发展难题,十八洞村从 “穷山恶水” 变身 “绿水青山”,通过 “旅游 + 产业” 模式实现整村脱贫,湘西腊肉、安化黑茶等特色农产品借助电商平台走向全国,让 “山货” 变成 “俏货”。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与新兴产业的蓬勃生长,让芙蓉国的经济发展既有 “硬支撑”,更有 “新动能”。
民生践诺,让 “心忧天下” 的底色温暖人心。湖湘精神的终极指向,始终是 “以人民为中心” 的民生担当。湖南将 “心忧天下” 的家国情怀,转化为一件件民生实事的落地见效:在城市,长沙连续多年获评 “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老旧小区改造让 “老房子” 焕发 “新生活”,“15 分钟生活圈” 让市民就医、上学、购物更便捷;在乡村,“村村通” 公路覆盖全域,农村医疗、养老保障不断完善,“湘农智慧” 平台让农技服务直达田间地头,让农民种地更有底气;在生态保护领域,湖南以 “功在千秋” 的远见守护绿水青山,湘江流域治理让母亲河清水长流,洞庭湖生态修复让 “候鸟天堂” 重现生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的理念在芙蓉国落地生根。这种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的实干作风,让湖湘精神的温度,浸润在每个家庭的幸福生活中。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芙蓉国的发展早已超越地域范畴,成为中国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湖湘精神不是静止的历史遗产,而是动态的实践力量 —— 它是文化传承中的守正创新,是产业升级中的勇毅突围,是民生改善中的初心不改。未来,湖南必将以更开放的格局拥抱世界,以更务实的作风深耕发展,让湖湘精神在新时代的土壤中继续生长,让芙蓉国的光芒照亮更多角落。正如湘江之水奔涌不息,芙蓉国的故事,必将在精神的引领下,书写出更加璀璨的篇章。
责编:洪晓懿
一审:洪晓懿
二审:印奕帆
三审:谭登
来源:祁东网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