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数智技术赋能思想政治教育场景化

2025-11-18 08:18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朱璇] [责编:刘畅畅]
字体:【

朱璇

当下,以数智技术赋能思想政治教育场景化,为实现“全景式育人”“靶向性育人”和“生活化育人”提供了全新路径。未来,需进一步强化数智场景应用与思政引领力、人文价值的深度融合,推动数智技术赋能思想政治教育场景化从“工具赋能”迈向“价值共生”,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和吸引力,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强大助力。

全景式育人:多模态信息与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感性重置。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以“师—生”单向度知识传递为主,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时空局限和形式单一的制约,难以实现全方位、沉浸式的价值引领与情感共鸣。数智技术的有效融入,打破了物理空间与数字空间的壁垒,构建起一个虚实交融的“全景式育人”场域。该场域依托数字孪生、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将原本分散、抽象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元素,进行数字化采集、可视化呈现和情境化重构,从而形成一个高度仿真、多维度覆盖的立体化教育环境。例如,借助VR技术,学生可以“穿越”到革命旧址,沉浸式体验热血的革命历程;通过AR技术,历史文物、理论要点能够以立体方式融入现实课堂,实现抽象内容的具体化、可视化……这些技术,不仅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形态维度,而且将理论传授转化为可感知的场景和沉浸式体验,极大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不再局限于单向知识传递,而是成为调动学习者多感官参与、沉浸体验的精神启迪,让学生在“亲历其境”中深化认知、陶冶情操、筑牢信念,最终达成思想政治教育启智润心、润物无声的育人成效。

靶向性育人:个性化设置与思想政治教育供给的精准触达。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在实践中,往往存在针对性不够强、精准度有待提升的问题,难以全面契合不同学生在认知规律、兴趣倾向与发展需求上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数智技术通过对多维度教育数据的采集、挖掘与智能分析,为实现精准识别、精准推送与精准干预的“靶向性育人”模式提供了坚实支撑。数智技术的核心优势在于其高度的精准化能力,依托对学生学习行为、内容偏好及互动反馈等数据的动态追踪与智能分析,教育者可以精准描绘出学生个人“数字画像”和群体“需求图谱”,从而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动向、认知短板及发展需要。在此基础上,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可实现“个性化设置”:一方面,依托算法智能推送定制化学习资源,例如针对疑难点的解析材料、贴合兴趣的典型案例、符合认知水平的习题等,实现“一人一策”的精准内容供给;另一方面,对潜在的思想困惑或心理需求进行预警,使思想引导和人文关怀更加及时、精准和高效。这一转变从根本上推动了思想政治教育从“统一供给”到“靶向供给”、从“人找信息”到“信息育人”的范式升级,真正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对每一位学生的精准触达和个性化赋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

生活化育人:微粒型叙事与思想政治教育叙事的日常转向。思想政治教育要真正实现入脑入心,就必须紧密联系实际、融入日常生活,切实克服形式化、抽象化倾向。数智技术所催生的新媒体平台和社交网络,已成为当代青年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技术赋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得以借助这些平台,运用“微粒型叙事”策略,实现向“生活化育人”的叙事转型。“生活化育人”强调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有机融入学生的日常实践和微观叙事中。校园App、社交媒体公众号等数字化平台成为承载这种叙事转型的有效载体,它们不仅仅是发布政策、通知的渠道,更是创作和传播生动“微型叙事”内容的重要阵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运用短视频、微动漫、H5互动图文等轻量化、易传播的形式,讲述身边榜样的感人故事,展现国家发展如何具体而微地影响个人生活,探讨时事热点与日常选择的内在联系。这些叙事内容细腻入微、情感真挚、生活气息浓郁,更容易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和价值认同。通过点赞、评论、分享等互动方式,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收者,而是逐渐成长为能够主动表达、积极构建话语的参与者。由此,思想政治教育就能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深刻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增强感染力和实效性。

【作者系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湖南文理学院基地研究员;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数智技术赋能思想政治教育场景化研究”(25BKS133)阶段性成果】

责编:刘畅畅

一审:刘畅畅

二审:印奕帆

三审:谭登

来源:华声在线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