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涵萍
在江西景德镇,“鸡排哥” 李俊永的故事,正以一种出人意料的方式引发广泛关注。他凭借 6 元一份的现炸鸡排和九年如一日的真诚经营,从默默无闻的街头摊主,一路成长为当地认可的 “文旅推介官”。这不仅仅是一个励志的个体奋斗故事,更是一堂生动而深刻的基层工作公开课。它用最朴素、最直抵人心的方式,为当代青年干部如何履职尽责、服务群众提供了鲜活样本与深刻启示。
以 “硬核” 实绩为基,筑牢信任根基。“鸡排哥” 的走红,始于对品质的极致坚守。每日凌晨,当城市还在沉睡,他已开始一天的采购,只为挑选最新鲜的鸡胸肉;坚持现腌现炸,公开拒绝行业内心照不宣的预制菜模式;他立下 “炸不到位就免单” 的规矩,将品质视作生命线;而那份 9 年不涨价的承诺,在物价浮动的当下更显珍贵,让 “靠谱” 与 “实在” 成为他最闪亮的标签。工作实绩是最好的 “名片”,基层工作直面群众、千头万绪,容不得半点虚功和花架子。无论是政策落实还是民生服务,都应像 “鸡排哥” 把控食材般较真,把 “群众满意” 作为检验标准,用实打实的成效替代空洞表态,才能在日积月累中建立起群众信赖的纽带。
以 “精准” 善意为桥,传递服务温度。“鸡排哥” 的魅力,还在于他那份细腻的 “精准” 善意。“下午四点半优先服务学生”,这是对特定群体作息规律的深切体察;“学生购买立减 1 元”,则是在细微之处主动分担的经济关怀。这些特殊规矩的背后,是对服务对象需求的精准洞察与有效回应,让简单的买卖交易充满了直抵人心的服务温度。这恰是基层工作的关键要义。年轻干部切忌 “一刀切” 的粗放服务,要学会像 “鸡排哥” 观察顾客那样,主动沉下身子、走进群众中间,去倾听、去感受、去摸清不同群体的急难愁盼。只有精准识别这些差异化需求,我们的服务才能有的放矢,于细微处下功夫,让服务既有力度更有温度。
以 “真诚” 互动为钥,实现情感共鸣。“你值得拥有世间所有美好,包括我的鸡排”,“鸡排哥” 的幽默金句让交易变成温暖社交,创造出 “6 元消费换 600 元情绪价值” 的效果。这无疑是对青年干部开展群众工作最生动的提醒。群众工作本质是情感工作,与人沟通时若满是 “官腔官调”,自然筑起高墙;解释政策时若满口 “文件术语”,必然拉远距离。青年干部需要像 “鸡排哥” 那样放下架子、流露真情,多讲群众听得懂的 “家常话”“明白话”,乐于并善于与群众坐在同一条板凳上交流。只有当干部不再被群众视为高高在上的 “官”,而是可以交心、值得信赖的 “自己人” 时,隔阂才能被真诚消解,政策的善意才能被准确感知,最终实现干部与群众思想同频、情感共振的 “双向奔赴”。
走红后的 “鸡排哥” 拒绝加盟、坚守小摊,更化身文旅代言人,这份清醒与担当尤为可贵。对于广大年轻干部而言,“鸡排哥” 的故事如同一面镜子,照见了以实绩立身的根本、以温度服务的路径、以真诚待人的钥匙。在平凡而重要的基层岗位上,持续打磨初心、俯身实干、历经锤炼,最终绽放属于自己的事业光彩与人生价值。
责编:印奕帆
一审:印奕帆
二审:李昆励
三审:谭登
来源:华声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