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 “成功焦虑”,卸下 “速成执念”

2025-10-14 22:17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欧阳美林] [责编:印奕帆]
字体:【

欧阳美林

以“快速成功”培训为名,骗取他人财物,自誉为“亚洲第一潜能激励大师”的杨涛鸣(本名:杨武成),因犯诈骗罪被宁波市中院一审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没收个人全部财产。(10月14日新京报)

杨武成的套路并不新鲜:虚构26岁盘活600家企业”的人设,用“灌顶赋能”包装心灵鸡汤,“交钱升级”骗取钱财。但就是这些破绽百出的伎俩,戳中了当下太多人的“成功焦虑”,当“30岁财务自由”“三个月阶层跨越”的神话被反复渲染,“慢”成了无能,于是,职场受挫的白领、生意遇困的老板,将“大师”话术当成“救命稻草”——他们不是“傻”,是被“快速脱困”的渴望蒙住了眼。所谓培训课上的欢呼、“学长案例”的裹挟,让个体理性在群体氛围里被消解,变成了“自愿被收割”的羔羊。

值得追问的是,这场持续多年的骗局,为何能逃脱监管的视野?“成功学培训”披着“企业咨询”“潜能开发”的外衣,游走于学科教育与商业服务的灰色地带,既不受教育部门的课程审核约束,市场监管也难以及时核查。分散的受害者、隐蔽的收费模式,让零散投诉难以形成合力,等司法介入时,骗局已卷走3.8亿元。这不只是监管失职,更是监管体系滞后,没能跟上“新型骗局”的节奏。

杨武成骗局终结,不该是反思的终点。比起惩罚骗子,更重要的是戳破“快速成功”的幻觉:成功从来不是“一夜暴富”的竞赛,更没有“交钱就能速成”的捷径。而监管的“触角”也该跟上——给非学科培训装上“安全阀”,公示讲师真实背景、对高收费项目强制风险提示,提前挡住下一个“大师”。

这场骗局的警示,不仅仅是提醒我们简单地提防骗子,更要从心理上卸下“速成执念”——当我们不再把“成功”当成一场急功近利的竞赛,那些钻空子的“大师”就没了生存的土壤。

责编:印奕帆

一审:印奕帆

二审:李昆励

三审:谭登

来源:华声在线

焦点图